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中流砥柱碚 2023-11-07
·叶落梧桐满秋意 2023-11-07
·只要平凡 2023-11-07
·花 开 2023-11-07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11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中流砥柱碚
 作者:■张 昊  浏览次数:2012  放大 缩小 默认

  

  谈起碚城,绕不开的就是这一个“碚”字。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碚”的解释简略至极:“bèi用于地名,北碚(在重庆)。”运用极少,初见“北碚”二字的人便不免错读。1939年至1946年期间,梁实秋先生居住于北碚雅舍,后来他在回忆长文《北碚旧游》一文中说:“北碚的碚字,不见经传。本地人读若倍,去声,一般人读若培,平声。其意义大概是指江水中矗立的石头。由北碚沿嘉陵江北去到温泉,如果乘小舟便在中途遇一个险滩,许多大块的石头横阻江心,水流沸涌,其势甚急。石头上有许多洞孔累累如蜂窝,那是多少年来船夫用篙杆撑船戳出来的痕迹……这大概就是北碚得名之由来。”梁实秋先生笔下那“许多大块的石头”所指,就是北碚的标识“碚石”。
  晚清文人洪良品在《巴船记程》中说:“岩石随水曲折曰碚。”北碚温塘峡上峡口白沙沱有一天然白石独峙江心,巨石偃卧,横亘江心270米,形态秀美。北碚人称其为碚石、白鱼石、白银石或者蛤蟆石,亦有人称为“白羊背”或“白羊碚”。碚石首端的几块巨石酷似鳖鱼,很像一群大鳖结队渡江,所以有人称它为“鳖背”,认为“北碚”即由此谐音而得。鳖又称团鱼,由是称之为白鱼石。
  碚石本是从岸边马鞍山绵延而来的一道石梁,江岸相连,恰好防风防浪,围成了一个可供泊船的天然码头,很多从嘉陵江到重庆的船只都来这里停靠,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华的渡口,有了渡口,周围的人气自然慢慢凝聚荟萃,于是就有了场镇。有了场镇,人口迁徙蕃息,再加上卢作孚、卢子英兄弟及北碚人的精心建设,于是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事先规划、逐步按计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北碚。更迎来了“碚”字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三千名流下北碚”的抗战时期,第一版联合国出版的中国地图仅有三座城市:北京、上海和北碚。可惜那英文版的地图上,只有“BeiBei”而无中文字样。
  随着碚城日渐繁华,江湾那小小的码头已然泊不住上下嘉陵的航船。1958年,为疏通航道,人们炸断石梁,独留下碚石孤立江心,那由石梁围起来的天然码头自然也消失不见,后来上游水坝筑起,航船断绝,帆影无踪,静静流淌的嘉陵江只遗留下“正码头”的地名。
  涨水时节,孤悬江心的碚石成了人们揣度江水深浅的标识,浊浪滔天,碚石稳稳浮于水浪之上,如巨鳖戏水,自在逍遥。只要江水尚未淹没它的脊背,人们心中总是稳当淡然的,大可扶老携幼“作壁上观”。或者一时水大,碚石隐没江心,亦不必学那杞人担心它会随水遁走。山高水长,不过他日相见。
  未涨水的日子,尤其是晴好和暖时分,碚石附近就成了红男绿女们相携冶游的绝佳去处,江边这一脉石梁上散布着看水捡石、遛犬放纸鸢的人众。更有健儿中流击水,舒展着浪里白条的英姿,此时此刻江心碚石便成了他们歇脚干衣的绝佳晒台。抬头仰望上游的温塘峡口,草木葱茏,郁郁苍苍,嘉陵江一流碧水波平如镜,环绕着稳踞江心的碚石。蒹葭连绵,几只白鹭轻盈地从水面掠过,迅捷翻飞,直去往对面的千年东阳古镇。下游峰峦耸翠的飞蛾山,依稀可辨的观音峡移目换景,令人神驰。沐浴着小三峡间煦暖的和风,呼吸着两岸渚崖清甜的草木香气,自然心气舒张,那遄飞的逸兴怕是连这中流砥柱的千钧碚石都拽不住了哟。
  (选自作者新书《雾里梅花江上烟》,本文有删改)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