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10月27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关注
走好生态优先道路 写好高质量发展答卷
北碚让“生态人文”成为最靓丽名片
 作者:  浏览次数:1981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霍吕 曾晓隆/文 秦廷富/图
  近年来,北碚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构建缙云山“一心四片”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缙云山片区高质量发展,不仅提升了绿水青山“颜值”,也实现了金山银山“价值”。众多游客利用中秋国庆长假,来到重庆北碚缙云山登缙岭、观日出、赏云霞、住民宿,打卡网红缙云山。

黛湖美丽“蝶变”再现巴山夜雨涨秋池
  入秋以来,缙云山层林尽染、秋意渐浓。黛湖湖面时而平静如镜,倒映蓝天白云绿树,时而升起薄雾,恍若仙境。湖边步道上,人们三三两两聊天散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美丽。缙云山黛湖不仅美,它还是我国藻类基因宝库,集中了我国80%的藻类,有“水生鼓藻植物宝库”之称。
  为保护缙云山“绿肺”功能,北碚区始终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建成投用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开启了缙云山生态华丽“蝶变”。五年来,在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下,缙云山黛湖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恢复生物多样性等,让水质变得清澈起来,还在黛湖构建起了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打造出“缙云山生态修复的样本”。
  春观花、夏纳凉、秋登山、冬赏雪,如今的黛湖,已成为“山水林湖”为一体的生态亲水公园。不仅如此,继黛湖区域生态修复后,北碚区还打造了雨鸣涧、腾龙垭、凭风看云观景平台等景观,并持续推进生态环道、柏林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等建设,缙云山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缙云山正渐渐焕发生机,愈发充满活
  力。”近日,前来缙云山打卡的游客张伟说,缙云山优良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民宿提质升级村民吃上“生态饭”
  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北碚区引导景区内农家乐升级转型,不仅护好护美了绿水青山,还为村民打通了生态红利通道。
  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地处缙云山保护区实验区,常住村民200余人,村民们大多以经营农家乐为生。村民周红正是其中之一,她已在缙云山经营农家乐20余年。
  “过去我们开农家乐,只能给游客提供食宿,空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却做不出特色,价格也很低,100块钱一天包吃三顿饭还包住宿。”周红说,以前大家经营农家乐都是做“量”,同质化严重,既辛苦又赚不了什么钱。
  2020年5月,周红与其丈夫龙杰一合计,决定依托缙云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农家乐提档升级,“山之语”民宿正式营业,此前的农家乐摇身一变成了民宿,客房配置也全面升级。
  据周红介绍,“山之语”民宿的装修风格朴素自然,房间以小满、大雪等节气命名,连茶具、茶杯也作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设计,独具特色。
  “民宿房间比原先的农家乐少了,但收入却增加了。”周红说,现在的价格比以前贵了几倍,但上门的游客反而更多了,而且还有不少回头客。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房天天爆满,几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两万多元。
  周红的丈夫龙杰是缙云山景区的护林员,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动植物专家”,“山之语”民宿开门迎客后,周红与龙杰还因地制宜开展自然教育。每逢周末、节假日,他们就会组织游客走进山林中,识植物、辨昆虫,探究缙云山的奥秘,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也引导大家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如今的缙云山林海苍茫,四季叠翠,不断创造着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旅游度假区内,500余名村民从事民宿旅游业,更多的村民像周红一样吃上了生态饭。绿水青山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样生态教育唱响自然教育主旋“绿”
  缙云山黛湖之南,一座生态文明教育展示馆静静矗立。不少游客在黛湖游玩后,会饶有兴致地走进馆内参观,接受生态文明教育。
  2022年6月,为记录缙云山之治、缙云山之变,教育引导市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缙云山生态文明教育展示馆正式亮相,为市民生动地展示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及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近日,在参观缙云山生态文明教育展示馆后,游客王艺说,北碚区近年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书写了一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壮美画卷。
  在黛湖下方约1公里处的翠月湖畔,一栋建设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建筑格外醒目,它就是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该中心既是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的重要成果,也是全国第一个建成投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
  据介绍,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着力营造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体验场景,除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宣传展示外,还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让公众互动体验科普教育内容。体验内容包括北碚区智慧环保一张图全系统演示、“山水林田湖”生态资源电子地图互动、生态建设成效全景VR体验等8个方面。
  长期以来,该中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聘请环保公益组织对日常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调度和管理,开展活动策划,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并对志愿服务队伍进行培训,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
  如果说推进缙云山生态文明教育展示馆、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建设,是北碚区擦亮生态这张名片的实际行动,那么,实施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项目,则是北碚深入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具体体现。
  2019年6月起,北碚区先后启动了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展、刘伯承在重庆历史陈列、贺龙在重庆历史陈列项目、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展(一期)等展览,为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近日,记者来到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走进展厅,400余件实物、1000多张历史照片……以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的相关历史为主线,通过实物展示、微缩场景、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共中央西南局在重庆的历史。
  北碚区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通过实物展示、微缩场景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共中央西南局在重庆的历史,初步形成“七个一”红色教学体系,每年接待36万人次,团体1800余场次,500余个党支部,1万余名党员参观学习。
  该负责人表示,北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提升北碚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让“生态人文”成为北碚最靓丽的名片。

古村落迎“新生”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逛村落、品美食、看夜景、吹江风,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魅力。
  清朝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的小煤窑星罗棋布,煤炭业日益兴旺,煤炭必经过金刚碑嘉陵江出口,运销外地,于是形成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金刚碑因此而兴盛。抗日战争时期,又因金刚碑地势隐蔽,古树参天,梁秋实、郭沫若、柳亚子、田汉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聚集在此,见证了古镇的繁荣。
  “这里的一切文物建筑,甚至每一棵大树、每一块石板都是保护对象。”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本着“尊重历史情怀、秉持保护与利用合理平衡”的原则,北碚区启动了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修复项目。修缮过程中,项目建设运营方完整保留下具有历史气息的建筑泥墙、石墙,原貌保留残存的断墙和建筑墙体上具有历史记忆的青苔、藤蔓等附着物,实现修“旧”如“旧”,真实再现金刚碑的历史生活场景。
  而今的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古树参天,青苔石路,溪水潺潺,100多栋老建筑已完成修缮,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倾泻于缙云山下。梦幻的霓虹、大玻璃窗户、金属的桌凳也在提醒着游客这里的变化。
  白天的金刚碑,草木葱翠,流水潺潺,整个村落安静而古朴,让人只想放慢脚步,感受身边的风景和悠闲的古镇时光。夜幕下的金刚碑,市井老屋一改恬淡宁静的本色,化身为摩登建筑,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金刚大庙里响起悠扬的乐器演奏,楼上酒馆、隔壁火锅、特色小吃,为这里的夜晚披上了生动活泼的外衣。
  “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碑”。集“食、宿、行”于一体的金刚碑带给游人的不只是历史,还有当下的休闲惬意和时尚潮流。曾经的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滑翔机修造所等建筑已成为特色民宿。三三两两的温泉池分布在民宿周围。走进金刚碑,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在光影中穿梭。青砖黛瓦间,小巷蜿蜒处,道不尽的时光和故事。
  金刚碑的“涅槃重生”,是北碚区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北碚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出包括金刚碑在内的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形成文、旅、康、体产业集群。同时,结合山水之城的独有地域特色,推进北塘峡江步道等建设,将金刚碑与缙云山、北温泉等地串联起来,彰显山水特色,打造“近悦远来”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