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2年12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要闻
“我”的课后1小时 成长在科技大舞台(身 边 的 可 喜 变 化)
 作者:  浏览次数:3307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末岁尾之际,本报推出“身边的可喜变化”系列报道,着眼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见证点滴新变化,感受身边小美好。
  下午4:30,铃声响起,朝阳小学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奔向操场、功能室等不同场所。原来,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是社团活动时间,学生们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陶艺、啦啦操、国际象棋等各类社团活动。
  四年级7班的学生李卿宁完成了当天作业后,快速收拾好书包,冲向科技社团所在的教室。他最期盼的时刻到来了。
  在科技社团的教室,来自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们已经开始分组自主练习,有的围在一起拼装搭建模型,有的在反复调试机器人,场面热闹又不失秩序。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无线电测向中的几种测力方法……”听到老师上课的指令,学生们立马围拢在老师身旁,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朝阳小学科技社团是以开设编程课程、制作模型、实验操作、参加竞赛等内容的科技创新社团。“学生们在课后延时服务中,通过参与科技与体育竞赛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电路创新、无线电测向等项目,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社团负责老师杨越强向记者介绍,“李卿宁同学就是这一群小小科技爱好者的代表,尤其这一年进步巨大:以往他腼腆内向,不善言辞,现在他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其表达能力也突飞猛进。”
  “这是升降平台移动车,这是高架桥开口闸门……我的基本思路是在高速公路堵车的时候在高架桥上开一个口子与升降机对接,再用升降机将行车下降到国道或村道上,以绕过拥堵路段。”这是李卿宁在第36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比赛现场沉着大方地向评委观众介绍他的作品《高速公路防堵分流神器》的构建原理。这件作品随后获得该项比赛一等奖,同时他也凭借此作品获得“2022年重庆市北碚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他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会肯定、认可自己了,面对挫折也能快速调整心态。”李卿宁家长欣慰自豪地说道。
  “一开始面对比赛失利的时候,我非常自责,但是同伴们都来安慰我,让我知道只要尽全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也能很快调整,然后立马投入新的训练中。”李卿宁回忆道。
  “孩子们通过各类社团活动,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创新’。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中,他们脸上洋溢的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失利的挫败和不甘、对成功的追求和拼搏,这些都是我在前几年很少看到过的,而这些正是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朝阳小学党总支书记邓薇告诉记者。
  2021年,“双减”政策正式出台。今年以来,我区贯彻落实一系列为学生减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中,全区50所小学、18所中学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开发设置艺术、体育、劳动、阅读、科技等社团800余个,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100%,参与教师近5000人,惠及学生6万余人,学生参与率达98%。下一步,区教委还将继续从提升课堂质量、减轻课业负担、强化课研水平等方面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办人民满意教育。
  本报记者胡毓恒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