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2年12月02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坚持第九版 落实二十条 优化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举措
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两三事”
 作者:  浏览次数:2326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罗丹
  本轮疫情以来,我区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时空牵手”关爱计划、“向日葵热线”和心理学会心理咨询热线5条心理疏导服务热线,为全区受疫情影响的市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缓解市民因疫情产生的紧张、恐慌、无措、焦虑情绪,引导大家从“心”出发,同心抗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的防控知识,精准的防控举措,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被“奥特曼”消灭的恐惧感
  “彭老师,我家宝贝不喜欢戴口罩,每次出门做核酸让他戴口罩就哭得死去活来的,怎么办呀?”11月27日,一位宝妈通过“时空牵手”关爱计划服务热线向社工彭静求助。
  经验丰富的彭静温柔地向孩子解释:“安安(化名),你喜欢奥特曼吗?你知道吗,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奥特曼也是有参加的。”
  这时,安安已经停止了哭闹,“奥特曼把自己的盾牌化成了小小的芯片,植入到口罩靠近鼻子的位置,这样戴口罩的人就可以保护自己。”安安摸了摸自己的口罩和妈妈的口罩,似乎摸到了“芯片”,开心地戴上了口罩。
  “作为家长,应该科学、创意地‘讲’疫情,对孩子讲述的重点不是强调外面有多‘危险’,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做是‘安全’的,人们正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战胜病毒。让孩子有安全感和稳定感。”随后,彭静又耐心地向安安妈妈传授了“秘诀”。

素未谋面却似“老友”
  让社工彭静印象深刻的还有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刘老师。68岁的他离异多年,独生女儿因直肠癌去世,已经独居20多年了。
  疫情封控打乱了他的生活,不能外出散步、不能与朋友喝茶聊天,一个人待在家里让他感到孤独和无助,出现莫名烦躁、失眠、食欲降低、体重下降等症状。
  得知这一情况后,彭静与刘老师取得了联系,跟刘老师讲解现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官方信息,缓解他的焦虑情绪。彭静每天和刘老师聊家常,安抚他的情绪,还分享了“八段锦”练习视频,相约一起在家练习。
  连续一周的陪伴,刘老师对社工慢慢地敞开了心扉,食欲恢复了正常,体重没有再下降,人也开朗了起来。“小彭呀,咱们素未谋面,你这么关心我,我觉得很温暖……”刘老师在电话里说道。

倾听“二孩妈妈”的委屈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电话响起,正准备吃饭的心理咨询师钱世利微笑着接通。“我是……”对方只讲了一句便哽咽了。
  钱世利没有打断,静静地听着电话那端传来的抽泣声,轻声告诉对方想哭就哭,自己一直都在。等待对方慢慢平静下来后,钱世利才开始询问她的情况。
  那是一位二孩妈妈,老大读小学三年级,老二还不到两岁。这段时间居家学习,孩子经常不听讲、不写作业,批评几句家里老人就跑出来护着,孩子还会一起“帮腔”指责妈妈,老公也不理解。这位妈妈满腹委屈,有很强的挫败感……这通电话,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
  “谢谢您,我心里舒服多了。”对方情绪得到了释放,连声称谢。挂断电话时,放在旁边的午餐早已凉了。
  “最近的来电者以孩子妈妈居多,其中二孩妈妈更多。”钱世利称,自己也是妈妈,理解对孩子相当在意的那种心情。“孩子上学、家长上班会好一点,现在每天朝夕相处,会放大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问题。”
  据了解,除了对应的心理服务专线,区妇联还在线上持续为辖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亲子矛盾、隔带抚养、如何缓解压力等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截至目前,已开展“碚爸碚妈“线上心理公益课4期,“遇见美好 静待未来”早期家庭教育“宅家乐”亲子活动2期。
  据统计,目前,我区5条心理疏导服务热线已有50余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加入,总服务480人次,总服务时长约36小时。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