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2年06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要闻
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北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抓执行促落实)
 作者:  浏览次数:3682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记者 秦廷富 摄

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记者 秦廷富 摄


  

本报记者 黄虹
  繁荣经济、推动创新、催生产业、扩大就业……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
  作为重庆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近年来,北碚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2017年至2021年民营企业数量增长94%,名列全市前茅;市级科技型企业数量居全市第四,主板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并列全市第一;民营市场主体税收占比70%以上……作为北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四篇文章”之一,民营经济已撑起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勇立潮头民营经济“唱主角”“挑大梁”
  日前,在位于蔡家智慧新城的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就在今年年初,这家拥有29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为全国各地500多家铸造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覆膜砂生产供应商成功上市,成为我区第4家上市民营企业。过去三年,该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净利润3.16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2.7%和15.2%。
  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区民营经济呈现质量齐升的良好局面。在此过程中,一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区新增民营市场主体7002户,同比增长3.64%,其中新增民营企业1269户;新增科技型企业152家,其中90%以上为民营企业。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民营市场主体累计共有81822户,同比增长25.69%;全区“四上”民营企业达584户,较2021年增加14户。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
  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吸纳就业创业的主渠道,很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也积极投身精准扶贫等工作中,在服务民生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加码厚植民营经济成长沃土
  今年,我区开展全覆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区领导每到一个企业都反复嘱咐:“有啥困难直接给我说,我就是专门来给大家服务的。”
  “区领导在走访时,针对我们提出的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现场安排区金融发展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贷款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重庆市恒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这一切都源于我区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综合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厚植民营企业发展沃土。
  “2018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民经局,专门负责收集、汇总企业反映的问题,交办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责成其限时办理。”区民经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我区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困难问题线上线下“直通车”制度,上线全市首个民营经济智能服务平台(“自己人”APP),实现企业困难问题反映、交办、处理、评价全过程线上服务;线下定期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并建立“区长、分管区领导、部门”三级问题化解联动机制,累计处理企业困难问题6000余件,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点赞和好评。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度,我区大力推进“物理集中”,把分散的部门服务大厅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去繁化简设立7个综合服务区,32个部门进驻,进驻事项达1300余项,事项进驻率占比99.3%,分领域综合窗口占比100%,让企业办事“进一扇门”“跑一个窗”。仅此项改革,直接推动全区行政审批时限压缩81%。同时创新构建“三级四务”集成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改革街镇政务服务管理体制,率先把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集成到三级服务中心,率先把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每一个村(社区)。
  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2021年4月,我区创新出台《北碚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方案》,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10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单笔最高5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通过将小微企业所持有的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转化为可量化的资产进行质押融资,为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得益于这项政策,今年3月,重庆福泰涂装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获得3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有效解决了融资难题。据了解,这也是重庆首笔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
  数据显示,我区累计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8700万元,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风险共担的融资风险缓释机制,推动多种信用融资产品落地,近年来累计帮助区内3000余家企业获得融资超过30亿元,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培养卢作孚式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是我区民营经济实现量质齐升的又一创新。为培养企业家家国情怀、经营能力和社会责任,我区联合市工商联、西南大学共同创立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并于2021年4月挂牌“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自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承接“全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云南省行业商(协)会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重庆市工商联军民融合专题研修培训班”等重点班次,线上线下累计培训85期12.4万人次,教学效果显现。
  此外,我区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亲清政商关系公职人员正负面清单20条,鼓励公职人员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向企业发布“亲清8条”倡议,引导首批82家民营企业自发成立西南地区第一家企业廉洁联盟;制定《北碚区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典范区专项工作方案》,以国家大学科技园所在街区为试点,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示范街区。
  一系列改革创新换来的是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多项指标在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中排名第一;服务民企“直通车”获评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全国第13位、全市第一位。

创新驱动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一家传统压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转型升级。从2019年开始,我区通过争取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赋能传统行业的方式,帮助顺多利机车公司实现产业升级改造。经过3年的努力,如今,顺多利建成“高端铝合金产品制造数字化车间”和“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零部件数字化车间”,产品合格率提高10%以上,产值和效益提升20%以上,“数字赋能”提升了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有创新,才有发展的高质量。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仅是我区以科技创新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的案例之一。近年来,我区聚焦产业创新集聚,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实施“培优育强”“招引提质”两大行动,鼓励、引导全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民营企业,以此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搭建创新平台。我区成立全市首家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统筹建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截至2021年,全区累计拥有科技创新平台314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
  智能化是我区研发平台建设中的一大亮点。我区先后引进并依托落户区内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重庆分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建成投用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7个,推动神驰机电、横河川仪等39家企业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推动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达6308家,其中区内企业348家。
  其次是提供创新要素。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近300家,其中民营企业超过90%,金融机构累计放贷金额超过4亿元。此外,我区正着力打造重庆市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蔡家民营经济示范半岛、卢作孚民营经济示范小镇、卢作孚中小企业示范园区等多个民营经济创新集聚区。
  第三是打造创新生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举办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培训会、“碚添动力”科技赋能系列专场活动,有力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区民营科技型企业超过2000家,全区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14个;拥有工信部认定的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市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57家;主板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并列全市第一。
  “2022年,我们力争新发展市场主体13500家以上,新发展民营企业5300家以上。同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区民经局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