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5月31日
新闻内容
第二版:新闻
“故事大王”刘晓山:让更多人知道北碚的故事(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报道)
 作者:记者 卫庆秋 余常海  浏览次数:6470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想宣言:刘晓山,29岁,北碚区文化馆曲艺工作者

人物简介:写一篇反映北碚抗战岁月的长篇小说,让更多的人知道北碚的故事。

最近,刘晓山结婚了。

“我把家安在了北碚,以后我就是北碚女婿喽。”这个操着一口北方口音的小伙子是颇有名气的“故事大王”,别看他来自外乡,对北碚的故事,他比许多土生土长的北碚人知道得还多。“北碚是有故事的地方,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

起点:我来自曲艺之乡

刘晓山出生在河北承德,那是个名副其实的曲艺之乡。对于老家的人来说,刘晓山能当“故事大王”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打小我就爱出风头,最喜欢讲笑话、讲故事,跟长辈、老师、同学一说,他们那叫一个乐呀!”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刘晓山忍不住发笑,“我从那会儿就希望变成人们眼中的焦点,那种感觉简直太棒了!”

见刘晓山是棵好苗子,在他6岁那年,家人决定让他前往天津学曲艺,主攻相声,师承马(马三立)派。从此,刘晓山与曲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刘晓山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开始学习绘画。很快地,他成为了学校的文艺骨干。2005年,刘晓山出演话剧《八大山人》,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和关注,他自己也觉得“找着感觉了”。尔后,他又跟随曲艺大师阳晓学习写作剧本,当时的刘晓山并不知道,他的选择开启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奋斗:打倒了,就从头再来

大学毕业后,刘晓山进入区文化馆工作,此时的他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忐忑不安的心路历程。“我7月毕业,9月就参加了戏剧小品比赛,但是只得了三等奖。”刘晓山对这个成绩非常不满意,甚至怀疑自己入错行,能力也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刘晓山心目中的未来变得模糊起来。

消沉只是暂时的,忙碌的工作让刘晓山无暇思考转行的问题。作为一名曲艺工作者,他时常去基层为群众们送欢乐,有些村的条件不好,但村民们的热情却让他十分感动,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完成演出。从那时起,许多基层群众就记住了这个长相敦实的小伙子,有时就算他应剧情需要,扮演老太婆,大家还是会一眼认出他来,会被他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

当然,这样插科打诨式的表演并不能让刘晓山满足。不久后,机会来了,他有了项新工作——去了解北碚的历史环境。这倒不是让他去考古,而是为之后的创作表演做准备。经过一番深入采风和打磨,他创作的戏剧小品《高山上的人与狗》获得了市级比赛一等奖。

喜讯传来,刘晓山又一次找到了感觉,写北碚故事,说北碚故事,成为了他工作的重心。北碚的历史故事他信手拈来,北碚的历史名人他如数家珍,《大地之子》、《小街大爱》、《一个人一支船队的战争》、《民生之帆》……刘晓山自编自述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听众。去年,他也被评为了全市“十佳故事大王”和第二批宣传文化“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

梦想:要让更多人知道北碚的故事。

别看刘晓山来北碚的时间不算长,但他的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北碚旧事,他对北碚的抗战历史尤其感兴趣,于是萌生出了写小说的念头。

目前,刘晓山正在创作的小说名为《碚城战忆》,计划写20万字,已经完成一半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抗战期间,三千名流来到北碚,见证并共同创造了北碚的辉煌,故事主线正是大名鼎鼎的老舍先生。

“我一直觉得自己跟老舍先生的经历很相似,都是打从北边来的,都是在做文化工作。”刘晓山笑说,因为自己去实地采风过,也读过许多相关著作,写作时,思维流畅极了,“感觉不像是在搞创作,倒像是我真的在和大家对话,手指就自然而然动起来了,一写就停不下来,我特别享受那样的感觉。”

“明年我就30岁了,写《碚城战忆》是我给而立之年的自己准备的礼物。”刘晓山告诉记者,对他而言,梦想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但他坚信: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活在当下才是最实在的,“所以我现在的梦想是继续讲北碚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北碚的人和事。”

每次写好故事后,刘晓山都会在排练室里认真练习。记者  余常海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