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1年03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综合
黄继琳:巧手剪乾坤 纸上妙生花(最美精神 德耀碚城)
 作者:  浏览次数:3198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继琳正在进行剪纸创作。

黄继琳正在进行剪纸创作。


  

本报记者 刘黎 文/图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北碚剪纸,是重庆剪纸乃至全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于题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去年,我区“最美北碚人”评选活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参会委员、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黄继琳成为“最美北碚人”之一。剪纸50年,她创作剪纸作品逾2000幅,作品及论文在国家级赛事中多次获得奖项,多幅作品收藏于各类剪纸博物馆,黄继琳本人也成为北碚剪纸的一张“活名片”。

文娱活动匮乏,结下“剪纸奇缘”
  在北碚雨台花园小区,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网红”,隔三岔五就有客人登门拜访。这个退休之后陡然成名的“网红”就是北碚剪纸名家黄继琳。为了对她有更深入的了解,记者来到黄继琳家中进行采访。
  见到黄继琳的第一面,她穿着黑格子大衣,戴着黑框眼镜,借着头顶暖黄色的台灯,拿着一把自制的工具刀正小心翼翼地刻纸,注意力和目光都落在手中的小刀上。
  黄继琳说:“小时候文娱活动匮乏,偶然从父亲收集的美术资料中发现了剪纸艺术,从此便开始临摹钻研。”
  刚开始没有剪纸专业课程,也没有名师大家传授,就一把小剪刀、一把美工刀、一张纸、几本书。尽管没有基础、没有条件,但看到一张张红纸在自己手里变成一个个漂亮的图案,黄继琳满心欢喜,剪纸也成为黄继琳少年阶段最美好的回忆。

43岁下岗,剪纸卖钱成为生活来源
  高中毕业后的黄继琳去到一间工厂,忙碌的车间工作并没有让黄继琳丢了对剪纸的兴趣,反而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工作很枯燥,但是当我拿上红纸和剪刀,我的心瞬间就安静下来。”
  43岁时,黄继琳下岗了。“突然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但生活还得继续。”于是黄继琳想到了一个主意:卖剪纸。
  1988年,黄继琳已自学剪纸30年,当时她的第一张剪纸卖了1块钱。“没想到我的剪纸还能卖钱!”从此黄继琳勤学苦练,钻研复杂精巧的剪纸图案,其中最贵的一张剪纸卖了20块钱,而那时工人每月的工资才200元。
  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黄继琳开始热衷于参加剪纸赛事,到全国各地交流学习,为她剪纸事业的发展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2000年以后,黄继琳已逐步形成自己的剪纸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巴渝特色的剪纸作品。其中,作品《三峡系列》《百蝶图》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作品《父亲母亲》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工匠杯”设计大赛铜奖。

助力巫山脱贫,传承需要创新与坚守
  2018年,黄继琳受市文联的邀请,到巫山县安静村指导村民叶雕创作,通过采风、创作,大家一起设计出了专属巫山红叶的叶雕模板,刻画出鸳鸯、猕猴、农耕等场景和巫山十二峰、鱼头湾景区风情。
  在黄继琳等扶贫人员的指导和带动下,如今的巫山红叶真正成为了巫山人的“致富叶”“脱贫叶”,改变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活条件。
  黄继琳说:“无论是学习剪纸还是叶雕,最重要的不是高深的技法,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
  为了不让这门剪纸手艺后继无人,黄继琳近10年来坚持在西南大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开展剪纸课程教学,也耐心教授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剪纸爱好者们剪纸技艺,为的就是将手中这个“绝活儿”传下去。
  目前,65岁的黄继琳已连续三届被聘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艺人员,徒弟梁世慧被评为第三届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徒弟徐雪玲、赵艺佼成为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剪纸)。
  被评选为“最美北碚人”后,黄继琳心中也有了下一步打算:在做好传承工作之余,还要带着学生们围绕北碚本土文化、人文景点进行剪纸创新,将北碚的人文风情刻在纸上,挂在墙上,留在人们的心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