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特别关注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4月16日
新闻内容
第三版:特别关注
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
 作者:记者 余常海 郑雨梦  浏览次数:7188  放大 缩小 默认

“皆清洁、皆美丽、皆可居住、皆可游览、皆有现代化生活设施”,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卢作孚先生在北碚进行乡村建设试验时勾画的花园城市之梦。

他的这个梦想,将一个偏僻落后的场镇,变为了一个备受赞誉的美丽小城。

1944年,一家美国杂志惊呼北碚是“平地涌现出来的现代化市镇”,是“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的最杰出的例子”。

卢作孚在北碚搞乡村建设,他的雄心壮志,却是为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搞出一个“乡村现代化”的样板来。

卢作孚不仅第一个明确提出“现代化”口号,而且在理论上对实现现代化的途径进行了具体论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嘉陵江三峡乡村现代化建设和民生公司进行实践探索,创造了奇迹,并获得了巨大成就。

■“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以供中国小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的经营的参考。”

■“一方面盼望这许多事业成功;一方面盼望乡村里的人们对这许多事业有一种认识,认识生产是应这样变成现代的。”

■“白种人办得到的事情,黄种人亦办得到,日本人办得到的事情,中国人亦办得到!”

■“中国的弱点只在没有走入现代,没有完成现代的物质建设,没有完成现代的社会组织,没有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去完成物质建设和社会组织。” ——卢作孚

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

作孚园卢作孚雕像    记者   余常海  摄

 

卢作孚一生从事两个事业,一是发展轮船业民生公司,一是重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实验。卢作孚先生是一位知行合一埋头苦干的人, 他有思想、有办法,肯动脑子,能下死工夫。北碚几乎就是按他的理想蓝图设计的,一个成功的试验基地。

1927年,卢作孚出任峡防局局长,开始着手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运动。

卢作孚在北碚的建设试验被后人称之为奇迹。短短几年,卢作孚就将一个盗匪出没、混乱无序、落后贫困的乡村,变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初具现代化基础的美丽城镇,这是乡村建设、农村城镇化的一个标志性案例,是一个可以效仿的样板。从剿清盗匪、建学校、修公园到办工厂、开煤矿、造铁路开始,在卢作孚的规划下,图书馆、医院、防疫所甚至科学院、博物馆都出现了,从经济、文化到社会各个层面,全方位地进行建设,让一个落后的乡村几乎成了初步现代化的小城镇。

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宗旨十分明确:“目的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这乡村的教育事业;也不只是在救济方面,如何去救济这乡村里的穷困或灾变”,而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可以说,“乡村现代化”,是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最高目标。

正因为如此,卢作孚主持的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建设的首位,与此同时,卢作孚又大抓精神文明建设,兴办学校、科技院、博物馆、公园、运动场等。使辖区“皆清洁、皆美丽、皆可居住、皆可游览”。

与同时代的乡村建设代表人物相比,比如梁漱溟在山东邹县、晏阳初在河北定县、陶行知在江苏晓庄,卢作孚在北碚的乡村建设最有成效,和几位学者、教育家侧重于乡村教育不同,卢作孚同时重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教育层面,还建设起了三峡织染厂、北川铁路、天府煤矿,卢作孚的北碚试验依靠这些产业经济上的支撑,有了建设的基础和后劲,也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但是,如果建设只停留在经济上面,与卢作孚的初衷是违背的,因为他要建设的是整个社会,所以社会建设甚至走在了经济建设的前面,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卢作孚就开始修公园,以后逐渐办起图书馆、体育场、医院、防疫所以及科学院。

小城北碚也渐渐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慢慢传播开来,这些设施规划全部按照卢作孚理想的城市建设,也是符合人居的环境,比如民众的住房在哪里,离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的距离是多少,卢作孚都经过了认真思考,确保他规划的城市最合理。这样,初具现代化规模的魅力小城就应运而生。

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的识字率,是卢作孚的北碚乡村建设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比如为了让民众多读书识字,北碚放电影,峡防局有80张免费的门票,卢作孚就拿这个电影票做奖品,来奖励当地的民众,认多少字就可以得到一张票。

可是谁能想象,北碚那么多建设,几乎是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搞出来的,这真是个奇迹。卢作孚常常是边干边筹款,很好地利用当地军阀富绅,让他们出面、出钱,开辟温泉公园时就是这样,此处现在还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当年的募捐启事,在这个启事上列名的是当年显赫一时的川系军阀首脑和士绅。

中国西部科学院和西部博物馆,算得上是卢作孚的大手笔。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一家以民间力量建起来的科学院领先于全国。主体建筑“惠宇”是军阀杨森捐的款,其他经费也基本上来自各方捐款。

北碚处于嘉陵江小三峡,自然环境很好,卢作孚借助地势和温泉,在江边修建了全新的温泉公园,当年中国科学社曾在温泉举行过年会。北碚公园是依山而建的,紧挨着北碚公园有新辟的“作孚园”,现在卢作孚的墓也在山顶上。山脚下的小红楼就是北碚图书馆。山上有著名的“清凉亭”,说是亭,却不像四边凌空的亭子,而是一个精巧的二层建筑,它是卢作孚用他母亲60岁生日的寿礼修建的,原名“慈寿阁”。他不愿接受,后来请林森写了“清凉亭”三个字。如今,清凉亭成了北碚美术家协会艺术创作之地。

抗战期间,北碚之所以成为名闻中外的文化城,复旦大学、中央大学等许多重要大学都迁到这里,许多文化名人如梁实秋、老舍等都住在这里,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人在这里继续自己的事业,就是因为卢作孚10来年的乡村建设打下了根基,北碚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的集团社会”氛围,正是这一点,使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曾经在历史的星空中发射出夺目的光华。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融合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众教育文化建设,并使之同步协调发展,不仅将环境变得更美丽,也使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卢作孚(右)与其弟卢子英

天府矿业公司

红楼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