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3月29日
新闻内容
第二版:新闻
走过前世今生 红楼书香更浓
 作者:记者 余常海/图文  浏览次数:6615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墙黛瓦,飞檐翘角,在嘉陵江畔小山坡上屹立着一幢通体红色的老楼,它掩映于苍翠郁绿之中,静静地眺望着嘉陵江水的流淌,这便是红楼。

红楼是北碚的标志性建筑,历经风雨八十余年。它不仅记录着北碚历史的变迁,也早已成为北碚人心底的一方文化净土,承载着北碚人深厚的情感记忆。

著名爱国实业家、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先生曾对红楼寄予了“集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知识宝库”的愿望。如今,红楼蝶变重生为北碚艺术院的驻地,这让红楼的文化艺术生命延续了下去,书香更浓。

历经沧桑,铭刻历史印记

红楼由卢作孚先生亲自主持修建。

19323月,兼善中学的校舍楼房便设在红楼。浓浓书香,吸引了莘莘学子。

抗战伊始,兼善中学搬迁,中央银行在此设立北碚办事处,蒋介石来碚曾下榻其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华莱士也曾到此观看过滑翔机表演。

抗战胜利后,由原峡区图书馆、西部科学院图书馆、民生公司图书馆合并组成的北碚图书馆搬迁至此,作为其办公场所、书库及阅览室。1949年上半年,北碚图书馆又新辟了阅览室,原红楼阅览室改为参考室。此后,红楼成为北碚图书馆的代称。

2009年,红楼被确定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北碚艺术院成立前,红楼还曾是卢作孚先生纪念馆和古籍藏书室。

沉寂藏典,典雅等待新生

1945年秋和194910月,时任北碚图书馆馆长的张从吾两次前往成都,收购了大批古籍、地方志和丛书等,充实了北碚图书馆的文史馆藏。

2001年,北碚图书馆又建了新馆。而红楼仍发挥着收藏古籍的重任,藏有古籍共32万册,其中包括了大量抗战历史文献及解放前的历史文献。古籍藏有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为全国同类图书馆少有。

此后,红楼因年代久远,内部负载较大,被鉴定为C级危房。2011725日,北碚图书馆启动改造工程,对红楼进行保护性修缮,将北碚图书馆新阅览楼三、四层按国家标准建设为特藏书库,并将原位于红楼的典藏古籍转至此层。

去年515日,红楼珍藏的32万册古籍全部迁至特藏书库,至此,北碚红楼保护性修缮正式启动。

红楼重生,再现熠熠光辉

近年来,北碚区坚持以搭建平台为抓手,以彰显特色为目标,激发活力,突出特色,创作生产了一批反映北碚地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8月,北碚画院正式成立,为文化北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区文广新局又在北碚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校地合作”、“区域整合”之路,充分利用西南大学优势资源和本区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成立了北碚艺术院。

327日,北碚艺术院正式挂牌成立并入驻红楼。至此,红楼不再是单一的典籍收藏库,而是传承、交流、整合、发展社会文化艺术资源的新平台,它将促进我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高北碚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北碚艺术院充分整合了北碚的艺术资源,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对提高北碚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曾毅告诉记者,北碚艺术院的成立也是由区委、区政府主导,引进民间资本的重要举措。

曾毅表示,北碚艺术院将常年举办采风创作活动,举办各类公益性展览,进行各类艺术活动和艺术培训,开展对外艺术交流并积极探索文化艺术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发展之路。北碚艺术院还引进了市内外的知名艺术家成立艺术顾问团、专家委员会,建立文化艺术人才网络。

“北碚艺术院的成立是对各种艺术力量的全新整合,政府的介入,稳定的资金投入,有力的硬件环境,北碚区乃至全市艺术家的广泛参与,这让北碚未来的文化艺术氛围和发展水准更加可观。”全国著名艺术大师、北碚艺术院院长陈航对北碚文化艺术的发展充满期待。

“红楼几乎没有变,还是以前的味道。”揭牌当日,68岁的北碚市民翁武健在第一时间来到北碚艺术院参观,他的父亲是卢作孚的学生,他家对卢作孚、对北碚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红楼老而弥坚,实为北碚之幸。”记者  余常海/图文

红楼新貌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