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0年07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要闻
脱贫攻坚的“北碚答卷”
 作者:  浏览次数:3541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1版)“合兴15号”小院的户主徐广体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享受危旧房改造政策新建了二层小楼,家中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常年闲置了几间住房。
  在征得徐广体同意后,村集体联合北碚区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合会会员企业、非遗传承人,一起对其住房及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打造,开展“微民宿”经营,以盘活贫困户闲置农房资源增加收入。
  在村里,像徐广体这种情况的村民还有不少。“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扶贫和产业扶贫。”合兴村党总支书记吴云介绍,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享受美食美景,势必带动村民们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造血”功能是根本。我区坚持精准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专项行动,提升“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三圣镇春柳村引进多家农业企业,对村里的农业、旅游等资源进行开发,全村12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行“自我发展”加“带动发展”。
  柳荫镇永兴村重点打造区级重点扶贫产业项目——永兴村高山桃李草莓采摘园,建立“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机制,让投资者、村集体、贫困户共享发展成果。预计2020年园区内套种作物收入可达40余万元,贫困户分红可增加3000余元。
  金刀峡镇小华蓥村、七星洞村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双胞山药、百香果、樱桃等扶贫产业,有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
  如今,我区已探索建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劳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等多种企业、合作社、村集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现多方共赢。

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现在整个文凤村处处是景,而且进村的路也修好了,大家到这里来耍既舒心又便利。”家住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的谢大芬,最近几乎每天都要步行十几分钟,来到歇马街道文凤村新建成的乐和广场休闲锻炼。
  宅前屋后果蔬多,桃红柳绿乡村美。近年来,文凤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游玩。而早前,这里房屋破旧、环境脏乱、道路狭窄,村民乘车去一趟城南都要花上40多分钟。
  文凤村的变化要从“彩云乡村”项目说起。该项目由重庆云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累计投入3800万元,打造了一个四季有景可观、有花可赏、有果可摘,集休闲、旅游、采摘、度假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园。
  依托“彩云乡村”项目,文凤村争取区级财政资金50万元,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与重庆云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发展精品李子园,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保底收益3万元。
  正是有了这一重要产业支撑,2020年,文凤村被确立为我区乡村振兴A类示范村。随着大磨滩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歇马街道打通了2.5公里长的民山支路,将文凤村与大磨滩湿地公园连成一片。
  路修好了,景建成了,来村里的游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发展的餐饮、休闲、观光等项目也多了起来。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坐拥“金山银山”仍受穷;如今,山沟沟里面飞出了“金凤凰”!
  在我区,像文凤村这样实现华丽蝶变的村落还有很多。按照“硬件建设+软件配套+产业支撑”的工作思路,全区谋划布局示范镇村重点项目达16个。各示范镇村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找准功能定位,探索构建差异化建设模式。
  柳荫镇以校地合作艺术研学为平台,探索“乡村艺术化、艺术乡村化”发展模式;静观镇围绕“梅”文化做文章,以“一园一带两苑三项目四院落”为串联,打造农文旅融合的蜡梅全产业链;金刀峡镇以“引人入胜,别有洞天”为定位,围绕“一线三点”做示范,推动形成“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格局……
  放眼北碚大地,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在酝酿。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