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0年06月09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要闻
生态整治修复让绿水青山重现(晒亮点)
 作者:  浏览次数:4792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月六日,市民在大磨滩湿地公园休闲锻炼。记者
秦廷富
摄

六月六日,市民在大磨滩湿地公园休闲锻炼。记者 秦廷富 摄


  

  6月6日,位于梁滩河北碚段的大磨滩湿地公园内,络绎不绝的游客沿着河堤步道散步休闲,欣赏着这里清水绿岸的美丽景象。
  同一时段,地处缙云山上的黛湖同样游人如织,骑车、漫步、赏景……人们在翠林间尽情享受清风沁脾、鸟语花香的惬意时刻。
  近年来,我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试点“林长制”,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2019年,我区顺利配合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环境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河长制“铁拳整治” 污水河变休闲公园
  “现在的水干净多了,我经常会和邻居一起来这散步、拍照、跳舞,感觉安逸得很。”6月6日,正在大磨滩湿地公园内散步的焦兴碧告诉记者。这个仅开园一个多月的公园,已然成为市民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作为梁滩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的重点工程之一,大磨滩湿地公园的改头换面要从对梁滩河的综合治理说起。
  梁滩河发源于九龙坡,流经沙坪坝,在北碚汇入嘉陵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滩河清澈见底,水清鱼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两岸企业逐渐增多,不少污水排进梁滩河,让这条清水河逐渐变成劣Ⅴ类水质。
  “梁滩河之变,是不少地区以往粗放式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区河长办副主任唐世银介绍,近年来,我区全面实施河长制,完善“双总河长”的三级河长体系,通过一系列“铁拳整治”,改善辖区水生态环境。
  其中,梁滩河的治理是我区重点示范项目。在河长制的统筹协调下,围绕“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目标,我区启动了梁滩河系统治理工程,修建生态护岸,河床清淤,确保河道行洪顺畅;开展“污水三排”专项行动,加大投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新建污水处理厂、开展内源整治及清淤工作等;打造了5公里健身步道,以大磨滩瀑布为核心,建成大磨滩湿地公园等。下一步,我区还将对梁滩河支流进行海绵化改造。
  “以往,河面漂浮的垃圾、河水散发的恶臭,令周边村民十分痛心。”歇马街道天马村村级河长李林介绍,“如今,政府关停、整改了河边的一批污染企业,实施了河道清淤、清漂保洁、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梁滩河又重现生机。”
  今年5月1日,作为梁滩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工程之一——总面积约600亩的大磨滩湿地公园开园试运行,来此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记者在大磨滩湿地公园看到,梁滩河碧波荡漾,沿岸绿树葱郁、蝴蝶飞舞,近百米宽天然悬瀑从青翠山间倾泻而下,水雾茫茫。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里的美景。
  “2019年,梁滩河入嘉陵江断面水质首次达到IV类标准。”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勤介绍,我区计划以梁滩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契机,探索梁滩河段街镇一级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推动改善梁滩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我区还对辖区河流、水库、山坪塘等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如今,这些河库水质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基本恢复,自我调节和自我净化能力明显提升。

林长制“全力护山” 缙云山重现“绿肺”活力
  治水提质只是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去年以来,我区全力推进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项目为抓手,统筹推动全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国土绿化、土地整治、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等生态修复工作。
  区林长办副主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王文友告诉记者,在生态修复中,我区首先启动了黛湖的生态修复工程,依托缙云山的自然生态和景观,整合沿线水系、山林与动植物资源,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起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如今,经过修复后的黛湖恢复水域1.8万平方米。湖岸、湖中累计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86种、75万株(棵),缙云山的“绿肺”和天然屏障功能得到有效复苏。
  同时,我区还大力实施生态搬迁试点,将核心区、缓冲区内208户、536名居民全部纳入生态搬迁范围;引导帮助203户、520名居民搬出自然保护区。同步拆除农村居民退出房屋3.6万平方米,覆土复绿1.6万平方米。此外,缙云山生态环道北碚段项目道路拓宽和新建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将按照“生态屏障路、产业提升路、景观旅游路、消防救援路”的功能定位,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原住居民传统大院风貌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市林长制的15个试点区县之一,去年7月,我区启动了林长制试点工作,按照“一山设一长、一长一办公室”工作机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明确三级林长共196名。全区划分林长制巡查责任网格80个,对应配置网格护林员160名,实现网格护林员管理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我区加大“智慧巡山”建设力度,新建林火视频监控系统20套、森林防火消防水池30处,覆盖全区14个街道、80%的重点林区。其中,林火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双光谱系统即红外线和可见光摄像探测,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直接可见烟雾自动报警,系统发现火情报警的同时将通过APP将着火地点发送给当地街镇相关部门和护林人员,通知他们及时快速处置火情。本报记者 齐宏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