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2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三版:新闻
莫让压岁钱成为“压心钱”
 作者:王富理  浏览次数:641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男孩7天收红包累计2   顶妈妈3个月工资》、《10岁小孩拿压岁钱炫富   遭同龄孩殴打》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这些现象,令人忧思。

过春节,不少孩子成为了“万元户”;一些收入不高的成年人则“叫苦不迭”。蛇年春节假期结束,压岁钱水涨船高,逐年变味,往往成了亲朋好友攀比炫富的资本,或掺入了人情债的水分,甚至演变为官场拉关系的隐蔽载体。殊不知,这给压岁钱贴上了势利、唯利亲疏的标签,这显然破坏了年俗,让压岁钱失去了本义,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更不利于培养孩子从小荣辱分明、自立自强的价值观。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这体现了上下辈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本义在于祈求孩子平安健康快乐。不过,现在成年人发压岁钱常常成了一种“包袱”——给少了,情理上说不过去;给多了,脸上有光。一些收入不高的成年人常常感到“压力山大”,年终奖还没捂热,转手成了压岁钱,甚至还要倒贴,春节变成了春“劫”。

个别领到数额不菲的压岁钱的孩子,由于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过年就只想着怎么得压岁钱,能拿多少压岁钱,相比其他孩子有没有多拿压岁钱,并且常常滥用压岁钱。更有甚者,提前透支压岁钱,实属令人忧思。这无疑是社会和家长给孩子传递负能量和负面压力。

显然,一味追求压岁钱的“厚重”和“情面”,会让一些收入不高的成年人不堪负重,令孩子误入挥霍浪费的怪圈,不利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显然,这偏离了压岁钱的本义。春节长辈给晚辈一些压岁钱本无可厚非,但这种朴素美好的善意旁生出攀比、炫富、人情债的枝条,当“给多少”成为了一种负担,当“得多少”成了一些“恶种”,压岁钱也就失去了本义。

总而言之,应该善待压岁钱。实际上,压岁钱没必要攀比,需要量体裁衣,不应让压岁钱远离本义,应让其回归本源,重树社会节俭之风。家长也有必要因势利导,让小孩合理保管和使用压岁钱,根据生活和学习需要节俭消费。让逐渐懂事的孩子将压岁钱存起来,可作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学习之用;也可建立慈善基金,用于帮助他人,让孩子在理财中学会感恩,学会节俭,学会自强自立。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