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6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综合
“生态搬迁,我支持!”
 作者:  浏览次数:1993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2版)为此,我区印发了《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方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召开院坝会,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参与问题研判,并抽调23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生态搬迁一线,做工作,解疑惑,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也担心以后的社保问题。”48岁的缙云村村民林光平最初坚决拒绝搬迁。“除了房屋有关补偿、生态搬迁补偿以外,还有自愿搬迁的一次性奖励、按时搬迁奖励和搬家补助费,退地进城后还可以享受城镇居民普惠政策……”从区委组织部抽调至澄江镇的干部赵磊多次和工作组同事一起上门做林光平一家的思想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信任,多为群众着想,把落实到每家每户的具体政策讲清楚,澄清那些捕风捉影的负面流言,让群众认识到生态搬迁的重大意义和为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赵磊告诉记者,经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林光平一家的态度从最初抵触、质疑转变为现在的积极支持。
  据统计,截至6月1日,缙云山生态搬迁工作累计签约协议202户,签约人数515人,分别占搬迁总户数的97.12%、总数人的96.08%。

稳定就业促增收
  让群众“搬得出”,只是生态搬迁工作的第一步。解决好群众搬迁以后的生产生活与发展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稳得住”。
  “今天进山的人多不多?要给他们打招呼,不要野外用火。”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缙云山森林防火工作形势更加严峻。这些天,缙云村的“林业队长”李星华每天都要带队例行巡查,汇总定点护林员守卡巡逻的详细情况。
  今年65岁的李星华是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去年7月缙云山整治工作开始时,他带头拆除了自家违建房屋,被镇里安排当上了护林员。去年年底,李星华开始任缙云村的“林业队长”,负责全村4个小组40多名护林员的管理工作。
  “以前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我在外面打工,现在年纪大了,很多活儿干不了了。”李星华说,“现在我做护林、保洁工作,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生活有了保障。”
  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针对实施生态搬迁的村民,积极开发保护区环卫、绿化、护林等就业服务岗位约300个,可为入职村民增加月收入1500元左右。不仅如此,当地还积极发展缙云山甜茶、原生态民宿等产业,吸纳了近百名村民就业。
  下一步,我区还将建立完善与生态搬迁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引导群众以建房权益、资金入股等方式盘活搬迁房屋经营权,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生态旅游,创造更多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