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5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要闻
让“非遗”文化在乡村学校少年宫“落地生根”
 作者:  浏览次数:1943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9年2月19日,北碚区“传统文化闹元宵”活动现场,孩子们表演三圣大鼓。

2019年2月19日,北碚区“传统文化闹元宵”活动现场,孩子们表演三圣大鼓。

文星小学学生正在学习“非遗”项目—泥塑。

文星小学学生正在学习“非遗”项目—泥塑。

澄江小学学生学习北碚剪纸技艺。

澄江小学学生学习北碚剪纸技艺。


  

本报记者 邓公平
  重庆车灯、双凤剑舞、五谷粮食画、三圣大鼓……目前,在我区现有的9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里,9100多名学生可以学习到共计39项“非遗”文化特色课程。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通过政府投入、学校引导、专业人才言传身教等方式,全力推动“非遗”文化项目融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宫一品”为素质教育提供源头活水
  五花肉煮到断生后涂抹酱料上色,下油锅炸至表皮起小泡,把芽菜等配料炒香,再把切好的五花肉均匀铺在碗中,叠上芽菜后入锅蒸……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精心烹制,一碗香喷喷的“王烧白”便出锅了。
  为了传承传统文化,2015年,翡翠湖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引进我区的“非遗”文化项目“王烧白”,请来“王烧白”传承人为学生传授厨艺。几年时间过去了,该校不少学生都学会了“王烧白”的做法。
  据了解,我区依托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和当地群众传承基础,将“非遗”文化纳入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出台《关于乡村学校少年宫“一校一品”项目学校建设的通知》,精选适合未成年人传承推广的泥塑、草编、剪纸、叶脉画、板凳龙、草把龙、粮食画等39项“非遗”项目,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审,对合格的予以挂牌,命名成立工作室。
  同时,将乡村学校少年宫“非遗”文化项目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学校实绩考核、乡村学校少年宫年度述职考评、学生社团评优评先中。制定各项目评价制度和考核细则,实行校长领导、中层干部负责、任课教师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通过“评委团”走班、项目组现场展示、学生作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对辅导教师评优晋级予以优先考虑。
  此外,我区还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每年通过市、区财政拨付经费135万元,用于乡村学校少年宫日常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六个一”建设要求,完善少年宫管理制度、标识标牌、项目器材、校园氛围建设和校外辅导员的聘请。通过财政支持、自行筹措、社会捐赠等方式,对重点项目予以专项经费支持,重点扶持壮大三圣大鼓、北泉板凳龙、双凤剑舞等项目的传承推广。

专兼合作提升教学效果
  “农村孩子想学画画很不容易,线描画的要求相对简单,很适合农村美术教学。”一支笔、一张白纸,随着握笔的手不断移动,老街巷道、田间村落慢慢跃然纸上。这是欧兴德和孩子们一起创作线描画时的场景。
  今年51岁的欧兴德,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率先将农村线描画引入课堂教学,为农村孩子学习美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多年过去了,复兴农村线描画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欧兴德也受聘为北碚区三圣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爱心书画学校校长。
  除了欧兴德,我区还邀请“非遗”项目粮食画传承人唐大焱、重庆车灯传承人周传勋、剪纸传承人黄继琳、根雕传承人彭勇等,共同开发乡村学校少年宫“非遗”文化课程。由校内辅导员负责教案制作,“非遗”传承人负责技艺指导,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进一步美化道具、简化动作,开发出板凳龙、厨艺实践、双凤剑舞、卵石画等校本课程37项。
  由各学校教导处、德育处牵头,学校教师、外聘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开办社团。学校教师负责学生组织管理,外聘教师负责现场展示“非遗”之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面对面、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引导学生广泛设立、积极参与“非遗”社团。全区先后开办了“小博学”“小龙人”“金剪刀”等87个“非遗”社团,确保每个学生参与1至3个社团项目。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共同开设基地。促进三圣中心校、翡翠湖小学、文星小学、澄江小学等与重庆嘉陵书画院、四川乐山根石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碚叶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方凤富雷锋书画学校”、乡村教育特岗工作室,支持双凤剑舞积极申报社区精品课程,在多个社区建立实践基地,通过“非遗”慰问演出等,推动“非遗”教学向实践转化,多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进校园教育示范校”“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截至目前,我区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招募辅导员186人,本校教师兼任辅导员149人,校外志愿者担任辅导员37人。共建有实践教育基地5000余平方米,设施齐全的书画室、音乐室、舞蹈室等100余间,体育场地30000余平方米。

让“非遗”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生根
  让“非遗”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生根,兴趣是生长养料。为此,我区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传承潜力。
  据悉,我区坚持每年冬、夏两季开展区级“非遗文化闹元宵”“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展示”等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述职考评。依托网络平台,加强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与上海、广东、香港地区小学网上交流教学,多次接待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外教育学术团来碚考察,不断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结合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六一、十一等重要节点,举办少年宫学生“非遗”技能比赛,广泛搭建才艺展示舞台。连续3年举办区级“十佳非遗小传人”评选活动,纳入全区“三好学生”“四好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内容中。
  此外,我区还将“非遗”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不断激发“非遗”文化传承推广生命力。
  以“非遗”文化为主要元素,利用校园楼梯过道、景观长廊、建筑外墙、学习园地等可用空间,打造剑墙、“行知农场”、泥塑陈列室、板凳龙主题文化长廊等。通过对板凳龙、双凤剑舞等项目蕴含的文化精髓的挖掘,提炼出“龙腾云山,志在天下”“双凤剑舞、德行天下”等教学理念,培育出“大鼓扬志”“根书立品”等德育品牌,不断赋予“非遗”文化“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内涵。
  积极推动学生“非遗”手工作品向文创产业发展,开展校园“红领巾淘宝城”“乐享童年淘宝会”等主题活动,选送三圣中心校根书、文星小学泥塑、澄江小学剪纸等作品参加重庆市“文博会”、北碚区文创市集和“冬日阳光”义拍义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参与动力。本组图片为资料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