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5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综合
特教老师董燕飞:用爱呵护,静待“花开”
 作者:  浏览次数:2369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邓公平 文/图
  “蹲下,起立,很棒!好,再蹲下,起立……”5月13日,在奔月铁路幼儿园特教部,特教老师董燕飞正在为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像这样在常人看来简单而又枯燥的训练,她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我出生两个月便被亲生父母抛弃,我的养父母都有残疾……”董燕飞说,正是因为自己的独特经历,让她对特别的孩子有着特别的爱。

废墟上的“花朵”
  在龙凤桥火车站废弃的货场边,有一条坑坑洼洼的马路。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尽头,就是董燕飞工作的地方——奔月铁路幼儿园。从高处俯瞰下来,彩色的墙体和人工草皮,让学校在这片灰色的建筑中显得格外醒目,像一朵绽放在废墟上的花朵。
  和普通的幼儿园不同,奔月铁路幼儿园开设有特教部,目前招收了50多名特殊儿童,其中以自闭症儿童为主。
  自闭症又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星星的孩子”,是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有称呼,一个很有诗意的表达。然而当你走近这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听力正常但不听、视力正常但不看、能发音但不交流,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董燕飞眼里,这些特殊儿童就是一群坠入凡间的小天使。“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你时笑眯眯的模样,让你忍不住想去亲一亲、抱一抱。”董燕飞说,“我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2016年,董燕飞进入奔月铁路幼儿园任特教老师,虽然当时月工资仅一千多元,但她毫不在意。
  自闭症儿童往往不具备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离不开家长的看护。日益强壮的孩子与年老力衰的父母此消彼长,孩子的落脚点和归宿,成为悬在所有家长心头的终极问题。董燕飞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特教这个职业,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训练,能够让更多孩子的情况得到好转甚至回归主流社会;另一方面,有幼儿园这样一个专门接纳特殊儿童的地方,且费用较低,可以让身心俱疲的家长们得到喘息。

身受所以感同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1982年,董燕飞出生在湖南衡阳的一个农村家庭。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仅两个月大的董燕飞便被亲生父母送了人。新家庭里,董燕飞的养父年轻时因工致残,丧失部分劳动力,养母有心智缺陷,家中还有一个年长她8岁的哥哥。
  在董燕飞10岁那年,养父不堪生活重负跳江自杀。从中学到大学,除了哥哥辛苦打工给予的有限支持,她主要靠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完成学业。“这份恩情我始终记在心里。我也因此对世界充满了爱意,愿意回馈和报答社会。”董燕飞说。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董燕飞一直生活在外地。因女儿患有血液病,医生建议改变生活环境,2014年,她们一家迁居落户到了山清水秀的北碚。
  这些年,董燕飞一直把养母带在身边,“虽然她仍然会做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把我新买的吸尘器拿到废品回收站以3块钱卖掉,把整箱矿泉水倒掉了卖空瓶子,但是我看着她能吃能睡能笑,生活能自理,我就觉得生活是美好的。”董燕飞说。
  因为身受,所以感同。独特的人生经历,尤其因为养母的缘故,董燕飞对特殊群体格外关注,大学时的第二专业便是特殊教育。“我国有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万,其中近300万为儿童。而大众对自闭症的了解微乎其微,有太多误解和歧视。我觉得我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定居北碚后,董燕飞放弃了其他薪资更高的工作机会,选择了特教工作。

因付出而快乐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的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董燕飞喜欢这段纪伯伦对工作的描述。
  因为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特教老师往往比普通幼教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刚开始工作,董燕飞就遇到了难题。那时班里新来了一名6岁的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他的情绪行为问题十分严重,要么像一只孤单的小鸟,完全不接收外界的信息;要么歇斯底里,把自己搞得满脸鲜血,甚至对老师拳打脚踢。
  在一次干预训练中,董燕飞被该名儿童撞得肋骨撕裂。感到辛苦又懊恼的她彻夜未眠,“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想到这个孩子再大一些,再高一些,连他的父亲都拉不动他的时候,他怎么办!难道他要像新闻里的孩子那样,被锁在铁笼中度过余生吗?他也是个人啊!”此后,董燕飞坚持每日记录孩子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时长,运用ABC行为分析法来分析他的行为,并针对他进行高强度的密集干预。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那名孩子今年已经顺利毕业,并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那时候我回家都不敢告诉丈夫是学生撞的,就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的。”董燕飞告诉记者,由于丈夫经常出差,家中两个孩子和养母都需要她照顾,丈夫一直希望她能够完全回归家庭,但拗不过她的坚持。
  “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发音,往往需要训练上百遍才能成功。但是看着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喊‘爸爸妈妈’,学会了搭积木、走直线,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就由衷地感到快乐。”董燕飞说。
董燕飞为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