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6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芒夏·古镇·雷雨
 作者:  浏览次数:1268  放大 缩小 默认

  

霁 月
  对于芒种这个跟农事关系密切的节气,其实我是比较陌生的。
  我对于农村的回忆已经很模糊了。我父亲的老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变了样,蜿蜒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步行街,土坯房被繁华的购物中心取代,平坦的水田上长出了水泥森林;我母亲的老家则是个有故事的古镇,重庆在陪都时期,走在古镇的石板街上,随随便便就能碰上个“大咖”,比如梁漱溟、于右任、吴宓……最近几年,随着老居民陆续迁出,那里最终只剩一片荒芜。我工作时虽然偶尔也下农村,但不过是走马观花,未曾真正停下过脚步。
  因此,老陶约我们一家去他老家玩,我内心是有些期待的。
  老陶老家叫塘河古镇,紧挨着江津白沙。在重庆,知道这个古镇的人恐怕不多,这或许是因为交通不便的关系——几年前老陶结婚时,我们第一次去塘河,从主城开车到江津,又在弯弯拐拐的小路上穿行半天,花了三个多小时,总算赶在开席前抵达宴客厅。好在如今通了高速公路,从主城到古镇,也就一小时左右车程。
  今年夏天的雨水似乎特别多。农历五月是为“皋月”,皋就是湿气,一般来说,芒种过后,雨水就多了。然而今年刚过立夏,天气就开始坐过山车,穿了一两天短袖,就得加衣服,如此周而往复。有时候一天之内,天气也会骤变,白天还艳阳当空,到傍晚,就乌云滚滚压城来了。
  我们到达塘河古镇时,整个古镇正浸泡在雨水中。因为打雷的关系,古镇弥漫着一股原生态气息。“停电了,”老陶解释说,“只要一打雷,就一定会停电。”一下雨,便没什么游客了,古镇原住民也没“忙种”,看起来一派悠闲。
  在雨中游古镇,别有一番乐趣。穿过现代痕迹略重的主街,时空仿佛一下穿越回明清时代,横街子、庙巷子两条小街,由三道寨门把持着,仍健在的老建筑并不全是巴渝风格,也有徽派风格建筑和别致的小洋楼,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古镇曾经的繁华和自己往日的风光。
  老街的灰砖墙上,悬挂着不少剧照,有个临街铺子干脆挂着“新华日报”的招牌。和很多古镇一样,塘河古镇也是不少年代戏剧组的外景地。但因为商业气氛很淡,无论是殷勤吆喝着卖玉米粑、三角粑的女摊主,还是默默包粽子的老婆婆,或是埋首描花纹的中年木匠,并没有一般商业化严重的古镇人那般刻意。如果非要说的话,大概是老婆婆包的拇指大小的粽子略嫌造作——当地人过端午吃的粽子也平凡无奇,小粽子显然是为游客定制的“古镇特产”。
  塘河边有座老庙名曰清源寺,庙里没有僧人,倒是有两艘细长的龙舟架在当中。重庆是一个拥有大山大水的城市,我母亲的老家也好,老陶的老家也好,都是在老码头边,但我们却对划龙舟这件事并不熟悉。我小时候只在嘉陵江边亲眼看过一次龙舟赛,而在老陶的记忆里,塘河龙舟赛也是最近几年才搞起来的。
  然而古镇人还是很郑重对待划龙舟这件事。龙舟看起来不大,但也能载二十来个人。龙头雕得不算精致,但船舷上描着精致的“龙鳞”,“龙角”上细心地系着红绸花,“龙嘴”边也粘了长长的“龙须”和火红的“龙珠”。
  是夜,雨势依旧缠绵,古镇便把原生态进行到底。于是我们吃完烛光晚餐,又秉烛夜谈。电光闪闪、雷声阵阵,雨点落在瓦片上、树叶上、河面上、石板街上,淅沥沥、哗啦啦、轰隆隆,交织成雨夜的旋律;雨水浸泡万物散发着令人愉悦的潮湿空气,混杂着院中栀子、黄角兰和门口艾草、菖蒲的气味。这样的夜,虽跟江南梅雨天大相径庭,但也正适宜高枕安眠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