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3月09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文化
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中断也不湮灭?
——读余秋雨《千年一叹》
 作者:  浏览次数:147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丕立
  一九九九年,余秋雨先生应香港凤凰卫视之聘,担任嘉宾主持,播报对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所作的考察。他随凤凰卫视记者和多位工作人员历时三个月,从南欧的希腊出发,穿越北非的埃及,越过亚洲的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最后回归世界屋脊喜马拉雅脚下的国门。面对人类历史上古老的一系列文化遗址: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余秋雨先生站在人文与历史的制高点,边观瞻边记述,一记三叹,读后让人沉思恒久。
  那些无可企及的古老文明都一一枯萎,希腊克里特文明、埃及文明突然湮灭于历史的风尘中;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在战争的碾压中迷失、折裂和消散。唯有中华文明,既不中断也不湮灭,那些斑斑驳驳地爬在种种遗迹上的古文字,仍在今天广为传诵。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君子成人之美”……从词语到意涵,都毫无障碍地从两千多年前直接传导到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没有地域界限的统一传导,随着文字,很多典章制度、思维方式、伦理规范,也大多一脉相承,避免了解读中断。
  余秋雨先生认为是地理上天然的封闭结构,使中华文明在古代避免了与其他几个大文明的恶战。不像那些古代大文明,大多在彼此互侵中先后败亡。他认为中国历来内战不少,但内战各方都只想争夺文明的主导权,而不会废除汉字、消灭经典,因此中华文明没有遭受到根本性的伤害。中华文明虽受到过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但它们都算不上世界级的大文明,与中华文明构不成文化意义上的等量级对峙,更不能吞噬中华文明,最后,反倒一一融入了中华文明。
  我认为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并生生不息,是一个坚定的信念遍撒于炎黄子孙内心,从而完成了对中华文明的托举。中国人民自古及今本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从各个方面对中华文明进行传播、推进,致使它不断走向辉煌。
  首先,中国古代不乏司马迁式仗义直言的史官,如公元前548年,齐国国君齐庄公与臣崔杼妻子私通,崔杼怒弑齐庄公,齐太史执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知情后大怒,要求史官立即更改为“齐庄公病逝”。史官不从被杀,而太史的三个弟弟遵从兄长遗愿,仍旧坚持尊重事实,崔杼又连杀两人,到太史家中最小弟弟太史季时,崔杼最终敌不过四兄弟正义凛然,让这段史实流传下来。殷商历史由无数甲骨承载,一定有无数为正义舍命的史官记述。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之所以敢于殒命,就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一个法度在,这个法度就是他们的信念,宁可舍弃生命也要保全信念。
  其次,中国也有无数像李济一样孜孜以求的考古学家,为了民族根脉的传承,即使是在日寇入侵偏居四川南部的李庄时,时任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的李济,仍旧继续整理安阳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发掘的成果,并将这些民族文明根脉妥善保存不落入敌手。在两个女儿病死在李庄的情况下,也没放弃续接中国文化脉络的考古工作,荣膺现代考古学之父桂冠的李济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代表。是什么力量让李济忍受人世间最大的伤痛继续考古工作呢?是信念,是对中华文明义不容辞的传承信念让他战胜了击垮常人的苦难。
  再者,还有一批像法显和玄奘这样将中华文明与外界文明交融记述的行者。比玄奘早二百多年出使西域的法显,六十七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和帕米尔高原,并且以此为起点,继续向西进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披荆斩棘?也是信念,他已视文明传播为第一生命。他们为历史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这些著作,不仅便于世人很好地梳理佛教史,甚至连印度史,也要借助这些旅行记来修订。
  最后,浸染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民族气韵,让中国人民具有更加坚韧的品格,他们的内心从来激荡着一个信念,为梦想而战。且不说先秦的慷慨悲歌之士、魏晋的风流名士,单是近代的抗日战争就可看出,崖山之战后中国的精英并没有灭绝,最近看的电影《无问西东》,不就是以近似纪实的手法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各个民族危难时刻对信念的坚守吗?
  中华文明不断繁荣向前,还得益于民族的勤劳。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他们像蜜蜂一样,从没有停止过劳作。不像闲散的希腊人,也不像懒于盖屋顶的埃及人,更不像慵懒的两河流域子民。伊拉克接待各国政要的拉希德旅馆竟然脏得无法下脚,不就是环卫工人没有中国环卫工人的责任感吗?巴基斯坦很多镇子的道路旁站满大量蓬头垢面的人,互相看来看去,余秋雨先生对此很好奇,那些不劳动的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靠什么获得食物。而我所认识的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中国人,很多劳动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约旦河流域、恒河流域都是适于耕种的肥沃土壤,但都难瞧见像中国农民那样的辛勤播种者。中国人重家庭观念,重宗族观念,即使生命将息,也考虑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国主流儒家文化的要义,受儒家文化淬火熏陶,中国人民都有一个朴素的信念支撑,勤扒肯做。
  信念,让中国各阶层民众成为文明不朽的守护者,他们共同托起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