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3月02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要闻
顺多利公司“掌舵人”周继群
把简单做到极致 因果敢赢得商机
 作者:  浏览次数:223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继群在办公。

周继群在办公。


  

本报记者 霍吕 文/图
  风华正茂之时,她毅然丢下“铁饭碗”,倾尽积蓄下海经商,誓要在创业浪潮里激起波澜;创业过程中,公司先后三次面临转型,她带领团队克难攻关,顺利过渡,并解决了汽车空调压缩机泄漏等世界性难题。
  她就是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继群。周继群说,做企业就应该有激情、富情怀、勇创新,把简单做到极致。

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1994年,全市大力助推区县经济发展,鼓励机关干部领办、兴办企业。当时,位于我区歇马镇的北碚仪表元件厂濒临倒闭、正在出让。29岁的周继群获悉后,毅然决定辞去机关工作,拿出全家所有积蓄近30万元,将该厂承包了下来。
  “人活着,就该有激情,就该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踌躇满志的周继群接手该厂后,很快开始组织生产,并将产品供应给某仪表厂。这家仪表厂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便用成品仪表来冲抵货款。“仪表是高价抵给我的,但我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去。”周继群说,在最初那两三年里,工厂维持得十分艰难。
  有一次,周继群把别人抵来的电表送到雅安一电表厂,因当时还没有成渝高速,她只得坐货车亲自押送。近10个小时的车程让她疲惫不堪,一路的颠簸,坚硬的货车内壁将她的额头磕起了包。即便如此,她依然能迷迷糊糊地睡上几觉,以确保交货时有充足的精力。“只有把钱收回来,企业才能继续运行。”周继群说。
  “好好的工作不要,非得搞什么企业,你一天在瞎折腾啥呀。”周继群至今回忆起当年随行的父亲的一番“数落”,仍会眼眶泛红。创业之初的艰辛是周继群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

转型亏本“退而结网”
  既要当生产员,又要当销售员,周继群深知,如果继续这样,企业只有死路一条,凭着一股狠劲和冲劲,她四处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并盯准了摩托车这一新兴产业。1996年,周继群着手企业的第一次转型——为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箱体箱盖,并将公司改名为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周继群用贷来的60万购买了生产必须的压铸机和模具。因为是“门外汉”,她买来的压铸机是二手的,模具也不能使用,几番折腾,不仅交了“学费”,也错过了摩托车发动机箱体箱盖的销售旺季。
  “那两年,所有做摩托车零部件的都赚钱,就我亏本。”周继群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两次上当受骗的经历让她决定孤注一掷,把所有家当抵押,从投资公司贷款120万,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起,周继群不仅把摩托车配件供应给铃木等知名摩托车企,还出口到越南等国,并全程参与了越南摩托车出口大战。2000年至2002年间,周继群每年的摩托车配件出口额均超过1500万美金,赚回外汇的她让很多同行忍不住惊叹。但周继群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自己能制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才能真正的占领国际。
  与大企业合作多年,周继群深知好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不能粗制滥造,必须要做精做细,把简单做到极致的理念渐渐深入周继群心里,这也为后来企业两次成功转型打下了基础。

攻关解决世界性难题
  2009年,周继群敏锐地察觉到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企业开始“退城进园”。于是,她将公司搬到了蔡家的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模式也由以前的以人力为主转换为以机械设备为主,实现了第二次转型。但受市场影响,摩托车的销量日趋减少,其零部件的需求也不再旺盛,投入与产出不对称,附加值极低。周继群不得不再次思考和寻找企业发展的新出口。
  2011年,在周继群的努力下,公司成为韩国韩昂汽车空调的亚洲供应商,开始研发制造汽车空调压缩机的零部件,走上高端制造的道路,也成功开启了企业第三次转型之路。
  “空调压缩机是最难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之一,它要承受29公斤的压力,一旦泄露就不能制冷制热。”周继群说,为了研发出优秀的产品,技术团队攻关克难、大胆创新,时常通宵达旦加班。她暗自庆幸拥有优秀团队之余,也守在机床前“并肩作战”,用端茶递水的方式来犒劳大家。 (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