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1月05日
新闻内容
第A3版:专题
又游缙云山
 作者:  浏览次数:1159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 丹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奢求一个远离繁杂尘嚣以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欲为身心寻求一个广阔而无世俗羁绊的世界,等待中,渴望的心,一直压抑着、压抑着,感觉压迫的心脏不知何时会停止跳动一样。我太喜欢山了,准确地说,是喜爱山的宁静、山的淡然、山的坦荡与慈爱。
  恰逢一次机遇,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同游缙云山。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旁,古名巴山。或许她就是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诗中提到的带有浪漫爱情色彩的巴山吧!平白为她增添了一份朦胧与神秘。
  当我们经过艰难跋涉到达山脚时,当这片魂牵梦萦的山林就这么静静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时,当我以仰望的姿态走进它时,我感到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缙云山”这出尘脱俗又不乏温暖的三个字,早已扎根在我心灵深处。我喜欢这个名字,喜欢这世外桃源,就像喜欢心灵相通的朋友。
  虽己入冬几日,缙云山依旧是秋天的模样。
  凝神抬望,但见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深邃,漫山碧树,织就了深秋的绿锦。到处是山峰竦峙,壁立千仞。满山松竹、红杉和知名不知名的杂树,一片接一片,一丛连一丛,葱茏、苍翠,遮径蔽路。从山麓一直拥上山顶,那绿色铺天盖地,映入眼中让人心驰神往。
  此时,千山初醒,朝云出岫,薄雾缭绕。不禁想起宋代画家郭熙对山作的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是一种诗情画意的朦胧婉约派的浪漫笔调,是浓墨重彩的中国山水画上一道道淡雅别致的墨痕,给人留下的,是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意此山中竟可以兼得山水之乐。沿大道行,黛湖犹如一位神秘的美人,渐渐在你眼前揭开了半遮的面纱。“西方有石名之为黛”、“远山如黛”,“黛湖”这湖的名字当真别致非常。湖水春夏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寥落的湖,极冷的时候或是凝结薄薄的一层冰。唯有秋天,水色,是浓厚的天青。宛如一块纯净的青绿宝石,嵌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白鸟飞过,划破水面的平静。而后水又复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两岸的秋山袅娜迎人,有几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青山绿水,可以洗尽尘心。高山流水,如果伴有瑶琴知音,又该是怎样一种赛似神仙的生活?因为山的魅力,极向往“种得春风二顷田,远离红尘万丈波”的生活,虽然只是纯美的想象,但它却承载着数千年无数文人墨客沉重的心灵寄托。
  山中,道路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散落,前面的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步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我们又来到慕名已久的“白云竹海”。满山的翠竹,风中摇曳,发出天籁,那是谁吹响了一支巨大的竹箫。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可以想见它的深度。缙云山的这片竹林属天然生成,千百年来历经风霜坚韧不拔,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置身其间,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身披甲胄的武士,而娇嫩新竹却像柔情似水的少女;疾风过处,一排排竹林就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而后风吹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欣赏是一种天性,更是一种悟性。平视看去,竹竿层层编栅栏;仰视望去,竹叶摇曳筛阳光;低头俯视,冒头竹笋嫩嫩绿绿。空气中弥漫着竹香,吸纳间焕发着舒畅,融进竹海之中,一种回归之感油然而生。
  最妙是俯瞰竹林云海,但见碧绿翠竹波涛翻滚,白色云气蒸腾,煞是好看。远眺群山缭绕飘渺,似乎进入了仙境,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氤氲山气,如一副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而婉约地绘成了一变幻莫测的画卷。“云海路长天杳杳”,莫非,踏上云海铺成的道路便可以直通天庭么?“际天云海无涯”,今天终于体会古人诗中云海的壮阔!
  欣赏过“白云竹海”,又翻了一段山,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登,终于登上了山顶——狮子峰。恭候眺望的迎客松傲立石上,连理松并肩齐眉,一大片松林清雅如弹奏的竖琴……知名或不知名的漫山苍松,清颀伟岸挺拔孤傲,深深扎根在瘦土岩隙。还有一石头雄狮镇守山顶,俯瞰虚空。白云迷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峰峦如洗,历历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近了许多,也陡峭了许多。这无与伦比的壮美,确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天气已有些寒冷,我却感受到山的温暖,对于我许久不曾探望,山没有抱怨,没有抛弃,一如既往地容纳我,以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我,这是何等的坦荡与气度。
  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她薄,年长时读她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人类看了千万年永远也看不完。人生,何尝不是像群山一样有高峰亦有低谷,然而人只有不断攀登,才能领略迷人的景色。汪国真向登高的人说出了经典名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其实人生的无限风光全在生命的后半时光,那时我们已经历了人间的酸甜苦辣;领略了曲折迂回的道理;看破了红尘名利的角逐;感悟了生老病死的必然规律,所以能站在顶端领略人生的真谛。
  我想,纵然身处顶峰,我也不曾征服过山,山更也从没想征服任何人。我与山,只有一种彼此知遇之感在心间,值得“相看两不厌”,静静相对。山的情怀是用山的精髓写就的,山的情怀不只是在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昂扬奋进。山,她以岩石为骨,以土壤为肉,以花草树木为帽,涵养水源,孕育山泉湖泊,生养草木,包容山中各类飞禽走兽。乃至居于山中的人,可称之为博大。因其能俯瞰大地,洞察生命的真谛,岁月的变迁,可称之为巍峨。因霜雪不能增其高,雨水不能损其容,所以称之为永恒。缙云山淡然地面对了世间的一切,“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因为它的浩然正气,“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无论风吹雨打,依然矗立于春夏秋冬……
  (作者系大渡口区作协副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