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7年12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综合
西大举办民国乡村建设文献展
卢作孚晏阳初手稿首次展出
 作者:  浏览次数:1151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 秦廷富 通讯员郑劲松)为纪念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九十周年,12月20日至25日,西大图书馆、北碚图书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联合推出“民国乡村建设文献展”,众多珍贵文献首次展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文献大多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如1928年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中国教育改进》(陶行知著);1929年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印的《我们两年来的经营》《两年来的峡防局》;1933年卢作孚主编的《乡村建设》;1939年乡村书店出版的《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著),以及《乡村运动周刊》《村治》等乡建期刊。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卢作孚手稿《四个运动》《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概况》,梁漱溟所赠的行书长卷一卷,绘画《朱竹》一卷。
  西南大学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展出了民国乡村建设手稿、图书、期刊上百件。其中,图书38种,乡村建设相关文献21件,乡村教育相关文献19种;北碚、嘉陵江三峡试验区相关文献14种,还有民国乡村建设极具代表的期刊12件。而展出卢作孚、晏阳初、瞿菊农等乡建代表人物的6件手稿,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在北碚读了几年书,我们都知道北碚城市的缔造者、乡村建设的伟大先驱卢作孚先生,但他的手稿却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太珍贵了。”西南大学学生宋展飞看到这些珍贵文献时激动不已。
  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介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海内外广泛影响的乡村建设代表性人物卢作孚、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汇聚重庆嘉陵江畔,使北碚成为民国乡村建设的集大成之地。
  “这是乡村振兴的历史回声。”温铁军认为,这些珍贵的民国乡村建设文献资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乡村振兴战略运用到更广阔的地域,探讨和展望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