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07月27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副刊·服务
孙犁先生活在我心中
 作者:孙道棕(重庆北碚)  浏览次数:6749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语:生活繁忙,走走停停劳逸结合是人生的哲理,黄亚洲老师给我们奉上了一杯心灵的清茶;作者孙道棕是北碚副刊作者群中涌现出的新面孔,但他对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美文的记忆,让我们共同忆起了课本上那篇经典的《荷花淀》;剧作家吴祖光的名剧《风雪夜归人》成名在重庆,身为重庆人的我们倍感自豪;作者成士忠笔下可爱懂事的儿子,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画卷。夏季初伏,选编一组散文随笔敬献给广大读者,期冀分享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孙犁先生活在我心中

■孙道棕(重庆北碚)

笔者是自中学时代读孙犁先生美文《荷花淀》以后,爱上先生的故事和文字的,直到晚年仍然爱不释手。其实,孙犁先生几乎所有著作,在先生生前,笔者就曾不止一次地拜读过了。只因先生一生追求真善美,读先生著作对笔者来说,总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每读先生著作,都会使笔者感觉特别亲切,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和平静。因为孙犁先生不趋时,不张扬,从不危言耸听,拿大话吓人,语言文字从不伤人,先生著作才具有了让人百读不厌的魅力。笔者最先读完的是先生极具审美价值的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以后,才先后读到以先生作品为主的《荷花淀派作品集》和先生的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以及长篇小说《风云初纪》。先生《耕堂劫后十种》中的《如云集》,笔者最初借阅时,还曾大段抄录过其中不少篇章,后来自己才在深圳东门博雅书屋把书购回珍藏。其中的《晚华集》和《远道集》两本小书,笔者则是在家乡旧书摊上购得的。为了携带方便,退休后,笔者还特地将它们配上书皮合订成一册,以便随身携带翻检阅读。《曲终集》则是笔者2000528日下午从成都西南书城买下的最后一册孤本(百花社199511月版)。尽管当时书有破损,因无挑选余地,笔者也只好先将该书购回,以免书与笔者失之交臂而被他人购去,而使笔者难得先睹为快之乐。

至于郭志刚、章无忌二教授合著的《孙犁传》(中国现代作家十人传记丛书之一)和管蠡的《孙犁传——走出荷花淀》(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12月版,属作家艺术家16人文学传记丛书之一)两本有关孙犁的传记著作,恰好也是笔者十多年前在成都春熙路两家书店先后以特价购回珍藏的。十多年以后,今年415日,笔者有幸从网上下载了二教授的《孙犁传》电子版。这就使笔者以后无论去往何地,就不用再带着那沉甸甸的纸质书籍上路了。今年4月笔者曾回老家一趟,随身就只带上了管蠡那本薄薄的《孙犁传——走出荷花淀》(全书不足147页)、孙犁先生的一本《曲终集》。此外,就是一台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电脑中,除《孙犁传》电子版以外,还有先生辞世后人们每年为怀念大师所写诗文20余万字下载材料(含先生小女儿孙晓玲女士所著《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一书的电子版)。

总之,有关孙犁先生的一切文字,笔者都随时关注和收寻着,并且从不厌倦地反复阅读。孙犁先生新时期的《耕堂劫后十种》,笔者身边现在尚缺《老荒集》和《陋巷集》二种。今年端午节笔者还曾专程赶车去解放碑重庆书城排队查询求购过孙犁先生著作,谁知一无所获。前不久,笔者女儿出差,笔者还特别托她在孙犁先生故地天津市图书大厦代为寻购过,所憾亦无所获。

读文如读其人。笔者以为,对孙犁先生最好的纪念,还是静下心来,认真多读几遍先生的经典著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