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05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要闻
村医宋向国扎根乡村33年:
“只要乡亲们健康,我就满足了!”
 作者:  浏览次数:3028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邓公平 罗丹
  “宋医生,我关节炎又犯了,痛得很。”5月19日一大早,三圣镇楼房村卫生室外就传来了来看病村民的声音。
  雨下得正大,坐在窗前的宋向国抬眼看去,是李享均。
  宋向国起身走出去,帮他收了伞,搀着他进了屋。“先用理疗灯烤烤,缓解一下疼痛。”对病人的情况,宋向国非常熟悉,“你这是老毛病了,刮风下雨要注意防寒保暖……”。
  见有记者采访,李享均告诉我们:“宋医生不仅医术好,还认真负责,几十年了,大伙有个头痛脑热的毛病首先就想到他。”

到达三圣场镇后,再沿着圣柳路往柳荫方向行驶约5公里,便来到了楼房村村委会。
  这是一个呈三合院式的建筑,卫生室就在左侧一楼,几个房间都开着门亮着灯——村医宋向国已经到了好一阵子了。
  “每天天亮了就过来,都习惯了。”穿着白大褂的宋向国个头不高,微胖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今年55岁的宋向国是土生土长的楼房村人,因为爷爷、姑妈都是当地卫生院的医生,从小耳濡目染,他也有了行医济世的志向。
  1988年,宋向国考入江北县卫校,学习中西医结合。1990年中专毕业后,他怀着对医务工作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牵挂,回到楼房村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作为一名村医,就是村里面的‘120’,需要为乡亲们提供24小时的诊疗服务。”宋向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一年除夕夜,村民陈安群腹痛不止,她的家人赶来向宋向国求助。当时已是凌晨,天正下着大雪,宋向国二话不说背起医药箱就往陈安群家赶。经过诊断,陈安群是受寒引起的腹痛。宋向国为她打针、开药,直到病情稳定后,他才照着手电回家,此时已近天亮。
  “当了村医以后,我在诊疗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不够、业务水平不足。”为了更好地行医,宋向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学习,1994年通过函授自学取得大专毕业证,2002年考取助理医师资格证,此后陆续取得医师资格证、主治医师证,去年他又通过了副高级职称评审。

  楼房村现有常住人口约3000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800多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重症痉挛患者等特殊群体300多人。
  “每年我们要对重点人群开展4次入户随访服务。”宋向国说,村里只有2名村医,入户随访就成了他和同事重要的工作内容。
  2019年12月的一天,宋向国和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一起到村民刘述英家随访。在经过一条土路时,因路面积水、泥泞湿滑,他们乘坐的摩托车突然打滑侧翻,宋向国的左腿被压在摩托车下,同行的医生也在摔倒时拉伤了腰部肌肉,但他们依然带着伤、裹着泥完成了随访。
  第二天上午,伤还没好的宋向国又开始了走乡串户。来到村民陈依芬家中时,突然窜出2只大狗,宋向国的左小腿被咬了一口,当时血珠就渗了出来。但他忍痛坚持完成了当天的随访任务,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到村卫生室处理伤口。 (下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