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1年09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要闻
中秋月圆寻诗词
■陈 赫
 作者:  浏览次数:3140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月圆,但人们唯独把最深的情感给了八月的圆月,称它为“中秋”,并赋予团圆的象征。而中秋的月亮也不负众望,在这一夜格外明亮圆满,吸引历代的文人墨客为她留下数不清的诗篇佳作。
  有的写月圆又逢人团圆的喜悦;有的写旅途漫漫,归途受阻的无奈;有的写远离故乡,月圆而人不团圆的惆怅;有的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这其中不乏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和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白兔捣药”等。中秋月也在这些经典诗词和美丽传说的映衬下更加熠熠生辉。
  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首《望月怀远》,视野开阔,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被誉为描写中秋月的第一佳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思念亲人,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以期与情人梦里相会,这无疑是一首月夜怀人的佳作。
  “诗圣”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则充满了悲伤苍凉。诗人为避战乱而远去夔州,在月圆之夜生起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归心折大刀”借由吴刚砍树的大刀被折断来突出自己的“归心”,后句又把月亮的亮和清写得恰如其分。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诗魔”白居易的这首《望月有感》,描写了战乱之中,田园荒芜,骨肉分离,在这月圆之夜生起相思之情,也可谓是情真意切,令人感慨。“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与张籍并称“张王乐府”的唐代诗人王建的这首望月诗,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尽了月圆之夜,无数家庭对亲人的思念。
  苏轼写在黄州的那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虽然也是写的中秋之夜,却写尽了孤独凄凉,令人不禁唏嘘感叹。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表面写的是月光,表达的却是收复中原失地的伟大愿望。这位英勇的将军,一生以收复河山,驱逐鞑虏为己任。奈何朝廷的昏庸使他处处遭受排挤打压,终生不得志,郁郁寡欢,最终只能归隐山林,抱憾而终。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种情怀。中秋圆月为文人骚客们提供了话题,诗词又赋予了中秋月更加丰满的内涵,月亮的圆缺还会一直循环下去,吟诵月亮的诗词也会层出不穷。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