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11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和“第九菜系”的重逢
 作者:  浏览次数:2246  放大 缩小 默认

  

■霁 月
  因为家就紧邻一所高校,不少时候,我的午餐和晚餐都常常会选在学校附近。
  每到饭点,看到满脸胶原蛋白的师妹师弟们争先恐后、浩浩荡荡地冲向食堂,食堂附近的空气里也弥漫着一股大杂烩式的饭菜香,虽然未必能勾起食欲,却熟悉得让人心生惆怅。
  在那所高校任教的小伙伴得知我的“乡愁”,便做东请我吃了餐食堂小炒。水煮肉片、爆炒猪肝、油焖茄子、香辣藕片、干煸土豆丝,再加一盆白萝卜汤,满实满载几大钵,香喷喷、辣乎乎、油汪汪,饭钱加起来没超过一百块,便宜到我立刻发朋友圈晒账单。
  “怎么样?找回当年吃食堂的感觉了吗?”饭毕,小伙伴笑着问。
  “哪里比得了哦,这顿饭也太高大上了。”我由衷地感叹道。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我翻出了大学时期的照片,体型的差异一目了然。“我当年才九十斤呢,都是吃食堂吃出来的。”有图有真相,一桌人都乐了。
  食堂菜在网络中被戏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在网络释义中,它的主要烹饪方法是瞎炒、乱炖,特色是不放肉、少放油,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代表菜品为各种奇葩料理、黑暗料理。近年来,重庆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了橙子炒肉丸、汤圆炒鸡块、葡萄炒玉米、菠萝炒番茄、辣椒炒月饼、蔬菜炒“企鹅”、莴笋炒“熊猫”等红遍网络的特色食堂菜,光是菜名和卖相就足够猎奇了,以致于人们无心探究这些菜到底好不好吃。
  当然,在我的记忆中,食堂菜并没这么怪异,虽说也有油水不足之嫌,但每顿用不了五块钱就能填饱肚子。刚进大学那会儿,地皮没踩热,和同学也不熟,再加上生活费低,每天就老老实实吃食堂。
  还记得有一段时间为了省钱,午饭连续吃了半个多月的青椒肉丝。味道说不上有多好,至少青椒和肉丝的比例还算科学,再配上有嚼劲的白饭,至少能够安抚饥饿的胃。但后来食堂的大师傅到底是看不下去了,问我要不要换换口味吃点别的。
  新来重庆的大学生也常有为省钱闹笑话的。曾听过一个故事,两个外地同学头次出去“数签签”,因为搞不懂价钱,小心翼翼地烫了七根签签。结账的时候老板翻了个白眼,加收了十块钱锅底费。
  直到和同学们慢慢熟稔后,打伙吃小炒、出校“杀馆子”(下馆子)的机会才变得渐渐多了起来。那时物价还很低,二两小面不到两块钱。对我来说,能吃五块钱一份的土豆烧牛腩套饭已算奢侈,七块钱一个人的片片鱼、十块钱一锅的小火锅、二十块钱一锅的干锅,也不是经常能吃到的,大多数时间,大家都还是习惯吃食堂。
  食堂菜虽身为“第九菜系”,不过校园周边的“八大菜系”明显更受欢迎,什么成都冒菜、东北饺子、兰州牛肉面、贵州酸汤鱼、新疆大盘鸡、潮汕砂锅粥、长沙臭豆腐、天津煎饼果子、云南过桥米线……就连在重庆几乎难觅踪迹的重庆鸡公煲,开在大学外面,生意竟也红红火火。
  细细想来,其实并没有哪道食堂菜的味道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但那些菜就像远去的老朋友,你记不住它们的名字,它们却填充了你曾经的生活。
  当时的平凡无奇,现在却满怀唏嘘。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