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
上一期 下一期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10月11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关注
用生态书写精彩 用绿色彰显北碚
——北碚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纪实
 作者:  浏览次数:24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水相依的北碚。

山水相依的北碚。


  

北碚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专栏
  
渝州之北,水石盟约,遂成“北碚”。北碚,山水之城,生态常翠、墨色常新;北碚,文化之城,千帆过尽、诗篇弥新。在这绵延7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水、林、泉、峡、寺浑然一体,山水相依入画,木石饱含光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一山洗肺、一泉涤尘、一方文脉,山、水、林、泉、峡间,时光肆意激荡,文脉悠然回响。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一大批仁人志士怀着“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梦想,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乡村建设(乡建)运动,发出了中国百年乡建的历史先声。此时,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聘请丹麦规划大师守尔慈对北碚进行了规划,绘制了发展蓝图,首次提出了“乡村现代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制定实施了北碚乡建20年发展规划,并以“皆清洁、皆美丽、皆可居住、皆可游览、皆有现代化生活设施”为建设主旨,使北碚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均处在优美环境之中,一举改变了昔日北碚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北碚从一个小乡场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模范城镇。
  当时,卢作孚极有远见地意识到环境对人们居住的重要性,他提出:“任何事的进行,必须先有计划……一方面要顾到可资运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方面考虑环境需要”。此后,北碚沿袭这种城市发展思路,注重保护性开发,让城市布局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老舍曾在《北碚琐忆》里这样评价它,“这是个理想的住家地方,具体而微的,凡是大都市应有的东西它也都有,它的安静与清洁,又远非重庆可比”。此时的北碚,已是全国闻名的花园小城,正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安宁、整洁、进步和文明。
缘起:

历史底蕴铸魂,生态文明筑城
  北碚集自然风光、陪都文化、温泉文化、科教文化、乡建文化、宗教文化于一身,自然资源优渥,人文底蕴深厚,文脉悠长,在历史上有中国东方文化“诺亚方舟”之称。
  自然风光。北碚具有山水一体、峰谷交错的地理特征,嘉陵江穿城而过,境内大小河流纵横,水网密布,独特的地理和生态资源优势使得北碚钟灵毓秀、熠熠生辉。缙云山,古称巴山,绵亘于北碚嘉陵江畔,层峦叠翠,修竹挺拔,野花缤纷,常年烟雾缭绕,云蒸霞蔚,引得清代王梦庚盛赞,“拔地横九峰,石帷一卷耳。天绘护云霞,晴光炫红紫。朝映状万千,暮彩散余绮。赤城起建标,应与叹观止”。著名诗人傅天琳也曾感叹:“世界上有很多山,没有哪一座山能如此令我心动,这就是缙云山”。山中风光独好,不仅有黛湖、狮子峰、香炉峰、佛光岩等自然景观,还拥有34种国家重点保护保护植物、1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山的秀丽离不开水的滋养,横贯北碚城的嘉陵江,为这座寂静的山城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灵气。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山水人文和谐相融。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江流蜿蜒,鹭鸟飞旋,嘉陵江畔澄江老街、张飞古道、复旦旧址等古韵悠然,至今还散发出饱经风霜、历久弥新的沧桑感。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正将一幅秀美多姿、如诗如歌的画卷徐徐展开。山水相依,峡谷丛生,位于华蓥山脉的金刀峡已然成为北碚的一张亮丽名片,峡长6.2公里,山清水秀,沟壑纵横,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处天然奇景。
  陪都文化。北碚素有“抗战小陪都”之称,陪都文化是它个性与灵魂的基因。抗战时期,北碚是战时首都重要迁建区和疏散区,容纳了大量内迁机构和众多知识分子,形成“三千名流汇北碚”的抗战大关。在此期间,老舍、梁实秋、顾毓秀等文人雅士接踵而来,留有《棠棣之花》《四世同堂》《雅舍小品》等传世之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数帆楼下榻,朱德留诗《宿数帆楼》。以身殉国的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安葬在北碚梅花山麓,其陵园被民政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目前是北碚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中国每沦陷一座城市,北碚就以修改街道名字的方式,来锁定日寇的罪行,有了南京路、北京路、天津路等15条街道名,是国家颁布的“北碚历史文化街区”。
  温泉文化。嘉陵江畔、缙云山麓,千年的厚重历史滋养了北碚一方乐土,深埋于地下的温泉,牵动出这座城市的辉煌与灿烂。位于嘉陵江小三峡之温汤峡畔的北温泉,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天然自流温泉,水质绝佳,居巴渝五泉之冠,清朝雍正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张鹏翮曾亲笔书写“第一泉”刻于嘉陵江边岩壁上。黄炎培在此写下:“数帆楼外数风帆,峡过观音见两三。未必中见名利客,清幽我亦泛烟岚”的名句。北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38摄氏度左右,传说轩辕黄帝修道炼丹曾取用此泉水,史称“温汤合药”。
  科教文化。北碚作为战时重要迁建区,汇集了众多政府机关、大专院校、文化单位、科研机构。随着众多大专院校、文化科研机构迁驻,北碚成为著名的文化区。文学大家云集,辛勤笔耕,繁荣创作;史学泰斗齐聚,纵横长河,书写春秋;教育名家汇聚,传播知识,培育人才。复旦建校东阳夏坝,绳床陋室,办学八年,延续血脉,弦歌不辍,北碚夏坝与重庆沙坪坝、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如今,北碚是重庆科技和教育两大高地,拥有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5所,袁隆平、侯光炯、向仲怀等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从这里走出,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在这里绘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自然博物馆、部属研究所3个、各类科研机构43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多个、重点学科37个、研究人员万余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科普示范区、全国先进文化区。
  乡建文化。上世纪20年代,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等在北碚掀起了“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乡建运动,创造了实业兴乡的“北碚奇迹”,让原本偏僻落后的北碚成为当时现代化的城镇以及乡建的典范。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的乡建运动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是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建实验中时间最长、成就最为卓著的一个。目前,北碚区仍保留卢作孚纪念馆、晏阳初纪念馆、梁漱溟先生的勉人书院旧址等。此外,北碚还利用道路的间隙,引入法国梧桐修建街心公园,构筑一个集生产、文化、游览为一体的区域。
  宗教文化。佛教在北碚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公元423年,南北朝时期高僧慈应在缙云山创建缙云寺,在温汤峡创建温泉寺。缙云和温泉两寺受历代皇帝御赐,素有“川东佛教圣地”之美名。现仍留有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中印佛教艺术合璧的晚唐石照壁、皇帝题有“缙云胜境”和“柳叶道场”的明代石牌坊。道教文化在北碚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最负盛名的是缙云山上经过维修整治的绍龙观和白云观,是中外首家道教正一派养生文化园区,在此,不仅能汲取道家千古养生秘诀,同时还能体会道家四绝和领略道家绝技。
  名人胜迹。唐宋时期的北碚是渝州属地,缙云山的雄奇和嘉陵江的俊秀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他们或吟诗作赋,或归隐修养,写出了众多关于北碚的惊艳诗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陈子昂、李商隐等都在此留下过华美诗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杜甫曾在此写下“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的佳句,宋代状元冯时行曾授业缙云山,传有《缙云文集》和大量诗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舍、郭沫若、晏阳初、陶行知、顾毓琇等各界名流留下墨宝近200件,郭沫若《屈原》及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均在北碚创作。此外,更存有冯时行求学授业遗址、复旦大学及朝阳书院旧址,无数的文物史料和重要物资都在这座小城中得到了尽可能的保护和存续。
奋进:

玉琼宇内之名,生态花园之城
  “人在天地之间,与万物同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长期以来,北碚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生态北碚”发展理念,在不同时期科学规划发展,将守护绿色家园、传续生态文脉的“接力棒”届届相传。全区借助先天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后天各届区委、区政府多年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庆主城区中创下生态宜居之“最”,北碚生态环境质量主城区最优,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率等指标均居主城各区之首。多年来,北碚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园林城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区、森林城市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以及主城首个“市级生态区”和“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殊荣,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北碚成为“嘉陵江畔的一颗明珠”,更是未来重庆主城区向北拓展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与“都市自然氧吧”。筑梦:

坚守绿色本底,书写文明篇章
  北碚区提出“一区三地”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休闲度假目的地、高新产业基地、科教文化高地的目标任务,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借助北碚生态底蕴,厚植北碚生态文化,将“陪都文化、温泉文化、科教文化、乡建文化、宗教文化”与“生态资源”相结合,在生态中感受文化,在文化中体现生态,发挥“生态”“温泉”“滨江”“乡建”“人文”本底优势,把本底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筑牢重庆主城重要生态屏障,让北碚山水“颜值”更高,让北碚大地“气质”更佳,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坚持“生态”优先,走实“绿色发展路”。北碚自建城以来便有“天人合一”、“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城市成长坐标,认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的绿色发展方式,迈入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
  规划布局更加协调。北碚集成了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自然资源,整合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产业规划、文化旅游、绿地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等五十余类空间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形成“一张蓝图”“一个平台”,实现规划“不打架”。
  生态空间更加优化。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配合市级部门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科学划定了“三区三线”。通过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城市规划空间拓展到139平方公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0.33平方公里,严守16627公顷耕地保有量、8395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不突破,严控嘉陵江岸线“1公里”和“5公里”两条空间红线,基本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建立空间管控体系,提升空间管控能力。
  生态制度更加健全。习近平总书记说:“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生态产业高效发展。做好“生态经济”大文章,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引进重庆航天科创中心等110个信息化项目,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三。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13.5%。提档升级休闲度假旅游业,实现旅游实际收入80亿元,增长32%。深化校地合作,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正式揭牌,大学科技园企业入驻率达9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积蓄。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统筹“建、治、管、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全市率先建成大气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全方位大气污染智能化监管,全面提升空气质量。2018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10天,同比增加2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主城第一;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2%。打好碧水攻坚战,在全市率先建立梁滩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全市首个湖库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2018年,嘉陵江北碚段水质总体达到Ⅱ类,黑水滩河、璧北河、梁滩河水质分别稳定达到Ⅲ类、Ⅲ类、Ⅴ类,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50%,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打好净土持久战,在全市率先完成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试点,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和工业企业原址再开发利用联合监管机制,强化了工业企业原址再利用地块管理,土壤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打好宁静守护战,持续开展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娱乐场所、道路交通噪声等专项整治行动,已成功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19个,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58.55平方公里。2018年主城区唯一实现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双达标,噪声环境质量居主城区第一。
  生态保护更加有力。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推进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约2.7亿元,全面摸排保护区内构建筑物2192宗(个),拆除违建8.8万平方米,覆土复耕复绿7.4万平方米,开展首批核心区缓冲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签订生态搬迁协议202户,占总户数的97.1%,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重点实施“1361”行动计划,以“1个总规”为1本,编制“3个专项规划”,统筹实施“6项工程”,推进“1批重点任务”,开启了缙云山综合提升新篇章;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缙云山综合整治、国土绿化提升和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不断深化造林绿化工作,提升全区绿化水平,森林覆盖率达53.13%。此外,紧紧围绕“增绿添园”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施了蔡家五彩滨江公园等10个城市、社区公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226.2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7.06平方米。掩映在山水田园之下的北碚,“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壮大“温泉”产业,打造“世界温泉谷”。自然的造氧工厂,地造的十里温泉,北碚吸取宗教、景观、民俗、抗战文化和资源精髓,创造性地运用天人合一养生理念,成为温泉养生的首善之地。如今,北碚温泉已形成集群发展效应,不仅拥有北温泉·柏联温泉、悦榕庄等高端温泉产品,更有心景温泉、海宇云水温泉等特色健康养生品牌温泉,还有康乐温泉、缙云大众温泉等价格亲民的平价温泉。其中,重庆柏联精品酒店获中国最佳温泉设计奖;北碚悦榕庄获中国最佳温泉SPA奖。大批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盛赞北温泉有“四绝”:“云根泉泻,汩汩然与松涛响应”,此为一绝;泉流殿池,“沸水中绿藻参差,赤鱼游泳”,此为二绝;泉水中含钙量居重庆温泉之首,并含有微量元素和氡射气,医疗效果甚佳,此为三绝;泉眼多达10处,泉水流量大,水温适中,四季浴泳皆宜,此为四绝。北碚凭借独特温泉资源、优美自然环境和行业领先国际品牌,已形成集温泉SPA、康体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荣获“中国最佳温泉旅游目的地”“国际最佳休闲养生基地”“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景区”和“最佳旅游胜地”等称号,成为全国五大温泉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年6月,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与北碚达成协议,在北碚设立重庆代表处,并成立亚洲温泉研究院,成为北碚温泉旅游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今后,北碚还将持续打造中国温泉文化体验高地,持续推进恒大国际温泉旅游健康小镇高品质建设,加快落地一批以引流为主的温泉旅游主题乐园或休闲度假产品,增加温泉旅游衍生配套产品,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特色温泉旅游胜地。
  优化“滨江”岸线,突出“城市新亮点”。“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悠悠嘉陵,绕北碚城而过,为北碚城市滨江休闲带打造提供了良好契机。在观音峡,不到一公里的距离有五座大桥跨江而过,其“五桥叠翠”的山水画卷,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几年来,北碚努力建设业态融合共生的文化城市,把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城景有机结合,提升城市人文内涵。通过南京路片区风貌改造,在结合历史文化及区域特点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延续历史文化风貌和保留现状街区格局,对占地面积约120亩,涉及建筑约20万平方米,总改造外立面面积约8.4万平方米的17栋楼进行外立面及周边环境旧城更新,完善市政配套,拓展公共活动空间,美化环境,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增强街区活力,得到市民一致好评。北碚还利用现有山水资源,融入本地文化,打造了市民休闲健身公园和滨江带状公园,通过打造北碚滨江公园、蔡家五彩滨江公园,新建休闲广场,移栽现有乔木,新增主景植物,打造出四季有别的季相景观,建立了宜人舒适的生态廊道和休闲空间,通江广场、滨江商业区、南京路街坊、中山路通江商业步行街也成为北碚滨江休闲度假场所。在地图上,城市滨江旅游带连接起北碚旅游的经典景区,这条“珍珠链”让处于北碚的人们切实感受到休闲自在的快乐时光。今后,北碚还将继续引入有情怀的创意资本和新兴资本进行打造,加快培育一批滨江观光、滨水休闲、创意体验等高端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们“近悦远来”。
  传承“乡建”基因,造就“乡村新风貌”。北碚乡建以卢作孚时代为起点,卢作孚以北碚为基地进行乡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修铁路、开煤矿、办工厂,为“乡建”打下牢固经济基础,在强经济基础的支撑下,同步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把北碚培植成为了近代中国的一方乐土,2018年出版的《北碚乡建记忆》,展现了乡建历史,还原了北碚原有风貌。现如今,北碚探索现代旅游农业建设模式,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大力支持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依托江东片区优质乡村生态资源和良好农村农业基底,出台《北碚区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澄江镇北泉村以“紫色北泉·养生净地”为定位,发展现代生态农业300余亩,打造生态农业品牌3个,特色文化大院2个,年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2017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金刀峡小华蓥村种植红樱桃,通过举办樱桃采摘节、手机直播、微信等现代化方式吸引客户购买,仅两年,樱桃产值就高达80万元;柳荫镇永兴村注册“柳之然”农产品商标,创立柳荫第一个电商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引进山核桃、梨果等种植,用网络营销的方式打开了新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产品增值30%左右;静观镇依托“花木之乡”的生态景观优势,举办了第十六届蜡梅文化节暨花木交易博览会,吸引8万余人次参加,实现蜡梅鲜花现场销售20万余束。2018年,静观镇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着力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北碚新农村建设样板。此外,北碚还通过统筹城乡等资金政策,实现了静观富硒葡萄、柳荫红心猕猴桃、金刀峡蓝莓等特色水果规模化种植,建成标准生态农业基地3个,新(扩)建农业标准化基地15个,打造休闲农业园(农业公园)40个,有效“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3个,9个系列产品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目前,北碚投入1000万元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花海、特色民宿等项目,着力打造花漾栖谷农业体验园、虎头村生态农业公园、花乡谷休闲农业园等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建成农业公园、主题休闲农业园24个,持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巴渝特色的“中国山水画”,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厚植“人文”根基,促进“文旅商融合”。北碚围绕历史文化景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融入创意元素,开发了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完善文化服务“圈”,全市率先建成文图博美体“四馆一中心”网络体系,建成177个村(社区)文化室,300个农村文化中心户,20个城市文化生活馆,并精心选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书籍,成为打通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最后一公里”的强力纽带。建成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提档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串连打造“1+N”特色博物馆群,实现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其中,重庆自然博物馆围绕“生态家园”“山水都市”等6大展览主题,重点阐述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陈家大院、偏岩古镇禹王庙等5处文物修缮,启动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逊敏书院保护修缮工程,成立城乡文化建设促进会、偏岩老侃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激发公共旅游活力。开展生态文化活动,打造“缙云文化村村行”等10余项特色活动品牌,年均开展文化活动1000余场,举办“缙云山国际森林马拉松”等大型生态文化体育活动,吸引世界各地6000多名体育爱好者在赛事中欣赏北碚美景、感受生态文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建设生态北碚共识。同时,推进生态文明文艺作品创作,推出《山水重庆》《好客嘉陵》《巴山夜雨》等歌曲、舞蹈,打造北碚生态文化品牌。另外,北碚还打造了缙云小住、陶乐乡村俱乐部等精品民宿,大力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2018年,全区接待过夜游客300.36万人次,同比增长29.99%,旅游实际收入超80亿元,同比增长31.77%,文化产业增加值33.87亿元,增速46.2%,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旅发展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目前,北碚区全力构建“一心两带三地五街”的文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启动了金刚碑传统文化街区、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环西大创新创业生态带、莫氏7度文创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重庆龙凤3号科普文创园建设,依托重庆自然博物馆资源策划文创科普商业街区项目,文化产业布局“五街”中四个产业聚集区已初具雏形。
  “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过澄江口,偏岩河边跳跳蹬,泡了温泉不想走”。北碚,这座永远随着山水云雾流动的城市,这座永远绿意盎然的城市,它的澄澈明净、苍翠灵秀从未改变。北碚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与都市、乡村、温泉、民宿、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处处是风景,全城可休闲”的北碚新环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宜居城区”与“休闲度假目的地”。在这里,你可以春赏花、夏消暑、秋采摘、冬泡泉,也可以品茗看书、静享时光,与前贤先哲们来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过一段远离尘嚣的慢生活,还可以沿江而下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赏一幅山水一体、半城半景的美丽画卷,体验一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惬意与舒适。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