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2月08日
新闻内容
第一版:要闻
民间艺术闹新春
 作者:记者 秦廷富  浏览次数:6947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 秦廷富)25日,第三届巴渝民间艺术节(北碚)暨北碚区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间艺术迎春汇演在作孚广场举行。北碚区、巴南区、酉阳县等区县表演的板凳龙、双竹莲宵、重庆车灯等优秀民间文艺节目,为北碚市民呈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

当天上午,和煦的阳光洒满作孚广场,看热闹的群众围了一个大大的圈子,现场准备的数百张凳子上,坐满了前来观看的市民,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急切地等待表演开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南区的接龙吹打《耍锣鼓》、酉阳县的《摆手舞》,为第三届巴渝民间艺术节拉开了序幕。

“板凳翻腾,宛似蛟龙正出海;彩绸飞舞,好比七彩化朝霞。”北碚自古就有“大人玩龙灯,细娃耍板凳”的传统,首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澄江镇献上了少儿板凳龙《快乐小龙王》。来自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北碚澄江小学的学生进行了现场表演,充分展现巴渝人民豪爽、耿直的性格特点,各种高难度动作获得了现场观众潮水般的掌声。

重庆车灯基地——龙凤桥街道表演的《把重庆车灯来介绍》,仿佛把人们带回了唐宋时期。重庆车灯始于唐,盛行于宋,源自重庆民间舞蹈,是一种历史悠久,品位独特的重庆曲艺门类,深受群众喜爱。场上表演的都是五十多岁的业余文艺爱好者,他们以饱满的精神和全身心的表演,体现了当今盛世人民享受的物质文明和幸福生活。这次表演特意加了一组少儿车灯,寓意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彩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民间舞蹈中就有这种形式,当时称为“陆地行舟”、“旱龙船”。水土镇带来的彩船歌舞以竹架扎结而成船,用五彩绸绫扎成锦团花簇。表演时,演员穿红着绿,花枝招展,在船两边扭舞,表演引船、跑船、划船、搪桨、冲浪等动作,形象逼真。

天生街道的民间舞蹈《天生剑扇舞·巴渝魂》、施家梁镇的《施家双竹莲宵》、童家溪镇的彩船表演《欢天喜地闹新春》、北碚传统舞蹈《蔡家父子龙》、东阳街道的莲宵《社员都是向阳花》、天府镇腰鼓《欢天喜地迎新年》、朝阳街道《女子龙》、歇马镇的《金色狂舞迎新春》等节目,赢得了群众热烈的掌声。

压轴戏铜梁县的《中国龙舞》把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历史悠久的彩船歌舞            记者  秦廷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