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春在心里 2013-01-22
·腊月 2013-01-22
·浓浓小镇年 2013-01-22
·一封信 2013-01-22
·欢迎新春联来稿 2013-01-22
·剃头净面迎新年 2013-01-22
·我国最早的春联 2013-01-22
·冻疮女孩 2013-01-22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1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副刊
剃头净面迎新年
 作者:裴庆美(山东)  浏览次数:64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时候快过年时,村里总会来一位剃头匠。剃头匠也无需吆喝,只把挑子往当街一搁,用不了一袋烟工夫,全村人都知道剃头匠来了。快过年了,家里光景再不济,也会挤出钱来让一家老小都剃剃头。正晌午的时候,暖和,也是剃头匠最忙活的时候。剃头匠的到来,也是我们这群孩子最快乐的时候。没有比看剃头匠给人剃头再有趣的事了。

依稀记得那个剃头匠姓张,村里人都喊他大老张。先不说大老张剃头有趣,单是剃头挑子就很有看头。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盆架,盆架的四条腿之间,放一个长方盒,盒子分三层,最上面两层放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面一层放钱。另一头是个小火炉,炉子上放着一个黄铜盆。大老张将挑子一搁,把凳子一放,燃上炉子热上水,买卖就开张了。

通常都是各家孩子先剃头。小一点的孩子得用他娘抱着剃。小孩的头最难剃,大老张这么有经验的人,每剃一个小孩,脑门都冒汗。小孩不懂事,听不懂话,越不让动越动。那时候都是用手动推子,两排细密的小牙齿,往头发里一插,一捏把,两排小牙就开始“咔嚓咔嚓”吃头发。手动推子用久了就不快了,铰不下来就夹头发,猛地一疼,针扎一样,弄不好眼泪就出来了。我这样的大孩子不好意思哭,还能忍,小孩可不管这套,让他理个发,就跟宰他一样,本来就很委屈了,还要忍受这夹发之痛,就不干了,嘴一咧,眼泪出来了,鼻子也冒泡了,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这下好了,大老张无论如何也没法剃了。看着孩子的阴阳头,大老张无招,小孩他娘有法,撩起衣襟,将奶头往小孩嘴里一塞,小孩立马老实了。大老张趁机加快速度,没等小孩觉察,完了。

那时候一冬天才理这一回头,大老张一问理什么头,家里大人一律说,“光头”。所以,只要一过年,村里一色的光头。

不光小孩剃光头,村里老人也都剃光头。给老人剃头不叫“剃”,得叫“刮”。因为给老人剃头时不用推子,而是一种很锋利的折叠小刀。大老张拿剃头刀的手翘得很好看,像唱戏时的兰花指。大老张剃头时都有套路,特别是在洗头时,会弄出“叽咕叽咕”的响声。洗完后就要动刀子,他首先在一块很脏的庇刀布上“噌噌”地来回磨几下,然后就开始剃头、刮胡子。只见他左手扶头,右手操刀,手起刀落,随着“刷刷刷”一阵响动,老人毛糙糙的脑袋瞬间就变成了光头。刮完头,还要刮脸,掏鼻毛。他这活儿做得又快又好,尤其是用锋利的刀子掏人的鼻毛,一点也不会伤了鼻子。只一会工夫,一个又邋遢又肮脏的人变得又干净又清爽。有的老人被老张伺候舒服了,都睡着了。

那时候剃一次孩子头才一角钱,大人连刮脸两角。小青年赶时髦,信不过大老张,宁肯多花钱去镇上的理发店。

记忆中的那种剃头挑子不见了,现在也没有走乡窜户的剃头匠了,但逢年过节,人们剃头净面迎新年的习惯没变。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是早年间人们对新年的一种祝愿。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