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4月02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要闻
正风肃纪要用好“大数据”这个利器
盛人云
 作者:  浏览次数:1875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着豪车、办着企业,却领着低保,这样的事以往只能靠群众举报或监督检查才能发现;有的企业数百次投标一次不中,有的企业中标率接近百分之百,这样的疑似围标、卖标行为,过去很难预先防范。
  在辽宁省沈阳市,市纪委监委在正风肃纪监督工作中,开始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有效防范了此类问题。仅仅8个月,通过正风肃纪监督平台等发现涉嫌违纪问题线索已达3288件,立案1475件,移送司法机关及采取留置措施24人,挽回经济损失4.05亿元。(详细报道见2019年3月24日《人民日报》4版)
  有人说,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这条定律在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同样适用。尽管当前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压倒性的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干部作风问题的新表现,实则老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而且越往后问题也会隐藏得越深,这就给治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在此情况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如何不断深入?“大数据”就是很好的利器。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无论是常态信息还是动态行踪,都会留下数据信息的痕迹。在数据坐标中,各种信息交汇到一起,勾勒出的就是一个立体的、饱满的人。这些被存储下来的、抹不掉的轨迹或者说痕迹,恰恰可以成为执纪监督问责中的线索。我们常常会讲一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反腐之网如何才能疏而不漏,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和利用大数据的程度,很关键。
  其实,将大数据运用于纪检监察工作,各地都有过探索和尝试。如果说,以前个别地方自发的创新尝试,更多是正风肃纪现实需要倒逼手段创新的结果,那么,今天反腐败斗争中的大数据应用就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如今,沈阳市纪委开展纪律监督“数据铁笼”试点工程,在民生资金、“三公”经费、执纪执法审查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建立4个监督系统,突破单位部门之间数据的信息孤岛,这是最大的看点。说到底,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可以让多个数据集相互关联,让某种迹象或行为更加容易被识别。
  正风肃纪要用好“大数据”这个利器,不仅要通过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比对甚至是预判,来弥补以往监督的盲点,还需要尽可能地开放政府的数据,包括技术上打通公众反馈和监督的数据平台,让无数的监督者可以获取信息、洞察信息,形成各种数据的互联互通。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扎紧扎密“数据铁笼”,构建监督执纪大数据平台,让线上线下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正风肃纪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