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11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二版:新闻
老枝桠头万木春
 作者:记者 余常海  浏览次数:7428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碚花木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五大花卉流派之一——川派的发祥地,其中,静观花木以蟠扎、桩头、盆景见长,技艺独树一帜。500多年过去了,静观花木产业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渐入萧条。由于北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集中连片发展中高档精品花木,静观花木产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老枝桠头万木春

本是渐入初冬的天,在静观镇聂廷学的盆景院子里,却有一股暖暖的春意。盘绕交错的树枝刚刚发出枝丫,四季常青的罗汉松挂满硕果。院外,还有来自国内外的园林专家们,他们齐聚于此,畅谈在科技带动下焕然一新的田野风光。

科技推动发展  老树发新枝

中国花木之乡静观的蟠扎艺术是古老的园艺技术,聂廷学是这门技术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盆景的制作需要从树苗开始,待其长大发枝后进行蟠扎。俗话说“十年树木”,任何一盆盆景大概都需要花上310年不等的时间,而且越是“老树”越有价值。

静观盛产一种树木,名曰金弹子,金弹子枝叶四季常青,逢秋结果,极具观赏价值,是制作盆景的理想树种。但金弹子多生长在深山老林中,且在自然环境下,生存不易,繁殖极其困难。

聂廷学以前常为寻找金弹子翻山越岭,奈何树木越来越稀少,他就向静观镇政府求助,镇政府也积极联系区科协、西南大学专家为他解难。

通过专家指导和自身的创新,聂廷学终于在树木的繁殖上作出“文章”,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得像金弹子一类的树木产量大大提高。他还用药水、催生粉等,使树木“返老还童”,解决了老树少等制约盆景发展“拦路虎”。

专业协会发力  日子节节高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静观蟠扎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成为当地创汇的重要途径,远至欧洲的客商都对其大为青睐。

“既别致巧妙,又复杂多变。”作为这门高超手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聂廷学说,蟠扎讲究蟠、吊、拉、扎技艺。多年的积累让聂廷学练就了过硬的手上功夫,别看仅仅只是简单的蟠扎,一棵价值10来元的树桩,在聂廷学的弯折、拉伸后制作成为盆景,树枝宛若游龙,又如宝塔般向上重叠,身价也陡涨至300多元。

除了精品盆景外,聂廷学还经常为远近的花农和单位指导园艺花卉栽培技术。镇上成立了“北碚区静观盆景专业技术协会”之后,聂廷学担任了理事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去年,聂廷学和村民一起探寻新型的现代化盆景,优化了盆景的制作方法。现在他制作出来的桩头盆景品种累计达50余种,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如何打响品牌  专家齐支招

前不久,聂廷学的院子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出席首届乡村科普沙龙的国内外著名园林专家,他们一起为老聂以及镇上的花木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能做成这样的庄园,离不开政府高瞻远瞩的规划和村民对政府的高度信任。”来自德国柏林园林技术协会的专家冯·布林克说,园林艺术还需要民间多进行信息的交流、沟通,发展出更多的精品,同时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因为“质量是一张无形的名片。”

来自市科协以及西南大学的专家对花木园林多元化发展也提出意见和建议,称应不断延伸花木产业链,利用花木产业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促进花木产业的提档升级,并形成自主的品牌等。

聂廷学和村民们认真记录着专家的建议,眼里闪着几丝灵光。对于未来,他们的心里也似乎更为明朗了。

聂廷学家有一盆20余年的紫薇盆景,最近也发出了新的枝桠。老树发新枝,传统的盆景技艺也焕发了活力。记者  余常海/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