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11月13日
新闻内容
第二版:新闻
社区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 和风细雨解难题
 作者:记者 王富理  浏览次数:6601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记者 王富理)婚姻纠葛、赡养老人、劳资纠纷等扯皮事,被人们称作“天大的小事”,看似简单,处理起来却棘手。该如何化解这些难题,天生街道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在社区推广便民“法庭”和心理咨询室,巧妙化解了社区里的矛盾。

便民“法庭”  巧解家长里短

早在两年前,便民“法庭”就在天生街道新星路社区进行了试点。“法官”和“陪审团”由律师、心理咨询专家、懂政策的社区工作人员和有威望的社区群众组成。

家住龙凤桥街道槽上地区的清洁工彭学惠,三年前来到新星路社区清扫楼栋,因为十多户业主经常不缴纳清洁费,这让彭学惠很是烦心,于是她把情况反映到便民“法庭”。经过几次调解,业主们理解了清洁工的难处,主动缴了费。“因为你们的细心,让我们清洁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谢谢便民‘法庭’。”彭学惠说道。

今年以来,便民“法庭”成功调解了42起“案件”,有效解决了邻里纠纷、婚姻感情纠葛、赡养老人、劳资纠纷等难题,化解了社区基层矛盾,促进了社区和谐。

心理咨询室  让家庭更温暖

两年前,奔月路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吸纳西南大学心理学专家、科协相关专家定期“坐诊”,在调解家庭纠葛方面,社区心理咨询室为家庭增添了不少温暖。今年以来,该社区成功调解了20余起烦心事。

去年年底,一位母亲向社区求助,称自己的孩子童童(化名)经常逃学,总是对家长很冷淡。原来童童从小过着寄养生活,因为缺乏亲情关爱导致交流反常,产生自卑心理。社区心理咨询室便邀请专家去童童家“家访”,陪孩子吃饭、聊天,建立互信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辅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不久,童童变得开朗起来,活蹦乱跳回到了校园。

目前,全区各镇街社区已先后引入了这种机制。今年以来,“第三方调解”机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千余件,给家庭、社区、社会带来更多和谐之音。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