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08月31日
新闻内容
第一版:要闻
产业集群:新一轮产业竞争的“突破口”
 作者:记者 王富理  浏览次数:7218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新型工业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2004年我市提出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依靠这一战略指引,近8年来北碚着力探索新型工业化的路径,2010年全区又以“两高一特”战略思路,继续推进工业强区,引领北碚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最近我市再次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这是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中作出的战略选择?和此前的新型工业化比较,本次新型工业化“新”在哪儿?目标为何?又将走一条怎样的路径?北碚以这次新型工业化为契机,又将跨出怎样的步伐?

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引擎

在全球经济下行,全国经济放缓的压力下,2012年上半年,重庆经济逆势上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7.19亿元,同比增长1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

业界人士认为,重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经济。

北碚经济快速发展的轨迹概莫例外。事实证明,带动北碚经济高速增长,来自工业经济的强力拉动。

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上半年,北碚逆势增长,稳中求进。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24亿元,增长15.2%,增幅位居主城九区第2位,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9.3%,位于主城九区第三。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2.46亿元,增幅位居主城第四位,高于全市2.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03.42亿元,增幅位居主城9区第二,高于全市6.93个百分点。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第三产业增长8.9%,而第二产业增长幅度最高,达18.4 %,其中工业增长18%1-6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13.53亿元,同比增长61.26%,高于全市78.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从3月份起一直保持26%以上增幅,工业保持了稳步发展。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沉甸甸的硕果得益于北碚坚定不移地强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强力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功构筑北碚新城、蔡家组团、水土组团等全区招商引资的集聚区、加速崛起的增长极。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推动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转型发展,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目前北碚已形成48个行业、200多个门类、2万多个品种的工业体系,100多个产品远销海内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仪表材料、工业自动化仪表和光学、计算机软件、微电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方面,在重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发展平台建设高歌猛进。蔡家、水土两大组团累计投入80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成功引进企业300多家,其中世界50016家、中国50012家,可形成产能2000亿元,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

外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区政府与两江开投集团合资组建成立两江水土高新园开发建设公司、两江“云计算”公司,与重庆市6个市级部门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创建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示范区、国家级承接光机电仪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园区。

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北碚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喜人,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全市经济发达城区相比,北碚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结构参差不齐,实力不强,工业化水平还不高。

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性强的工业经济体系,但大型骨干企业较少,缺乏具有强劲的产业带动性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从而导致发展速度虽然较快,工业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待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不够,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所需的基础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系统整合等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支撑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主要技术和产品仍然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较为缺乏,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工业发展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要素供需与工业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工业建设用地不足,水、电、气供应仍有缺口。(下转2版)

 

力帆摩托生产线。记者   秦廷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